题目
1.【单选】针对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强的学生,班主任可采用( )。
A.商讨式谈话
B.突击式谈话
C.触动式谈话
D.点拨式谈话
2.【单选】( )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A.职前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3.【单选】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夸大“思”的作用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多选】关于教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
B.谈话法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运用较多
C.数学课的测量练习属于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包括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两类
5.【判断】校本课程的编制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
6.【单选】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程勇为了拯救更多的白血病人,不顾法律的规定,宁愿自己被判刑也要从印度走私抗癌药物,这说明他处于(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遵守法律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7.【单选】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替代性惩罚
8.【单选】小帅认为妈妈是自己的,爸爸是情敌,会和自己抢妈妈。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弗洛伊德所说的( )。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生殖期
9.【多选】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
B.看小说
C.回想北京奥运会
D.翻译一篇英文短文
10.【判断】实物直观一定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触动式谈话,适合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强的学生。
2.【答案】D 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3.【答案】B 孟子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夸大“思”的作用,提出了“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答案】ABD 数学课的测量练习属于实习作业法,C错误。
5.【答案】× 国家课程的编制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6.【答案】D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是道德推理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人基于他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7.【答案】C 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也就是说,对榜样的强化也间接地强化了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学习。
8.【答案】C 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男孩会出现恋母情结,女孩会出现恋父情结。
9.【答案】AD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大特点。
10.【答案】× 一般而言,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