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2.【单选】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7世纪,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层面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B.在我国,京师同文馆最早釆用班级授课进行教学
C.《钦定学堂章程》以法令的形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班级授课制
D.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3.【单选】一定社会的教育具有什么性质,是由这个社会的( )直接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人口
C.文化
D.生产力
4.【多选】关于义务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落实,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认真履行自身义务
B.到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C.在我国,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首次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D.义务教育具有终身性、普遍性、基础性和免费性等基本特性
5.【判断】广义的受教育者专指在学校教育中接受教育的学生。( )
6.【单选】( )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体所具有的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A.学习适应
B.学习准备
C.学习促进
D.学习技能
7.【单选】小可看到红红因为帮助同学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自己也开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小可行为的改变是由于受到了( )。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主动强化
8.【单选】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依次划分为( )四个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权力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自律阶段、权力阶段、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自律阶段、他律阶段、公正阶段
9.【多选】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考核结果是( )的依据。
A.受聘任教
B.资格认定
C.晋升工资
D.实施奖惩
10.【判断】匿名是产生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因素。( )
答案解析
1.【答案】A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2.【答案】C 《奏定学堂章程》以法令的形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班级授课制。
3.【答案】A 一定社会的教育具有什么性质,是由这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
4.【答案】ABC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和免费性等基本特性。D错误。
5.【答案】× 狭义的受教育者专指在学校教育中接受教育的学生。
6.【答案】B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体所具有的促进或妨碍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7.【答案】A 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中,“小可看到红红因为帮助同学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自己也开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是小可看到同学的行为受到强化,也做出好的行为,属于替代强化。
8.【答案】B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阶段四个阶段。
9.【答案】ACD 《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考核的结果的使用:“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0.【答案】× 匿名是产生去个性化现象的诱因。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去个性化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