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幼儿期的动作发育遵循“头尾发展的规律”,即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站立、行走。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程序性
D.不均衡性
2.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生长发育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程序性
D.不均衡性
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体现了( )。
A.个体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程序性
4.在幼儿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这违背了( )。
A.个体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程序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即新生儿期与青春期。这反映了生长发育的( )。
A.个体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程序性
6.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在下列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
A.运动系统
B.循环系统
C.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
7.下列系统中,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是( )。
A.运动系统
B.循环系统
C.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
8.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0-1岁
B.3-4岁
C.5-6岁
D.6-7岁
9.学前儿童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会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会促进儿童心脏和呼吸器官机能的成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这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 )。
A.相似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相互关联性
10.乐乐和豆豆是双胞胎,他俩从小到大都被人在比较,一岁时说乐乐长得更快,六岁时说豆豆更高。这是因为生长发育的( )。
A.个体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程序性
答案解析
1.【答案】C;题干中强调“头尾发展的规律”,规律是不可变化、不可跨越的故选程序性。
2.【答案】D;“关键期”幼儿某种能力比其他时期发展速度更快,强调的是“速度”,故选不均衡性。
3.【答案】B;题干中强调的是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故选阶段性。
4.【答案】B;题干中强调“小学化和成人化”,这是不对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以违背了阶段性。
5.【答案】C;题干中强调的是个体内生长速度上的快慢,故选不均衡性。
6.【答案】D;此为拓展知识点,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7.【答案】C;此为拓展知识点,生殖系统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但到了青春期迅速发展。
8.【答案】A;婴儿期,也就是29天到一周岁,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是第二个高峰期。
9.【答案】D;此为书上原话。
10.【答案】A;豆豆和乐乐是双胞胎,两人年龄一样,但是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是因为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