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A.叶澜
B.舍恩
C.盛宣怀
D.波斯纳
2.【单选】学生的( )是提高学习质量的物质基础。
A.体能
B.智能
C.劳动能力
D.审美能力
3.【单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总共设置了7门综合课程,其中道德与法治属于( )。
A.问题中心课程
B.相关课程
C.合科课程
D.广域课程
4.【多选】以下观点属于孔子的是( )。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判断】在我国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
6.【单选】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7.【单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维果茨基
8.【单选】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力求成功者会( ),避免失败者会( )。
A.可能选择,回避任务
B.回避任务,犹豫不决
C.坚决选择,可能选择
D.可能选择,犹豫不决
9.【多选】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A.时间管理策略
B.努力管理策略
C.调节策略
D.认知策略
10.【判断】初中生李某因为好奇和好朋友一起偷偷吸食了毒品,被父母发现后也拒不改正,这时候,李某父母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把李某送到专门学校。( )
答案解析
1.【答案】D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2.【答案】A 体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物质基础。
3.【答案】D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总共设置了道德与法治等7门综合课程,它们分属于融合课程与广域课程。其中道德与法治属于广域课程。
4.【答案】AD 选项B属于孟子的观点。选项C属于老子的观点。
5.【答案】×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德育理解为道德教育。但是,我国认同的是广义的德育,认为德育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治品质和心理品质。
6.【答案】D 题干所述内容符合效果律。效果律是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7.【答案】D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或可能发展区。
8.【答案】A 阿特金森认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而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9.【答案】AB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10.【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