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学习、探究以及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程度等。这指的是对幼儿学习评价中的( )。
A.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B.幼儿的情感态度
C.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D.幼儿的学习习惯
2.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状况。包括与他人的互动次数、互动形式和互动( )。
A.科学性
B.开放性
C.有效性
D.主体性
3.当幼儿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因为知识经验的有限而得出了有悖于生活现实的结论时,教师可以通过( )引起幼儿的再思考,促使幼儿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逐步领悟真知。
A.反问
B.重复
C.提升
D.提炼
4.某幼儿园不仅带幼儿经常前往树林、草地、山坡、花园等自然科学类的教育活动场所,还经常去博物馆、展览会、建筑群等人文德育类的教育活动场所。这体现的是教育活动特点中的( )。
A.主体性
B.趣味性
C.生活性
D.动态性
5.20世纪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针对目标模式提出了一种“( )”目标取向的课程,即“不应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
A.整合性
B.表现性
C.行为
D.生成性
6.婷婷老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为幼儿创设新奇好玩的环境,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特点。
A.生活性
B.整合性
C.动态性
D.趣味性
7.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情感体验或态度、知识技能。这体现的是教育活动特点中的( )。
A.整合性
B.趣味性
C.生活性
D.动态性
8.( )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下所进行的统一的活动。
A.集体教育活动
B.小组教育活动
C.个体教育活动
D.生成教育活动
9.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10.在“探索树木”活动中,认识不同的种类的树木属于( )。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技能目标
答案解析
1.【答案】A;本题考察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为书中原话。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学习、探究以及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程度等。这指的是对幼儿学习评价中的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答案】C;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状况。包括与他人的互动次数、互动形式和互动有效性。
3.【答案】A;当幼儿的知识经验有悖于生活现实的结论时,可以通过反问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进而已发幼儿的再一次思考。这是书上的原话,属于回应策略反问部分的知识点。
4.【答案】C;该题干强调教育活动应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故选生活性。
5.【答案】D;题目中指出“生成性”目标取向就是强调过程性,即“不应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
6.【答案】D;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体现了趣味性。
7.【答案】A;该题强调的是知识、情感态度以及知识技能的综合获得,这体现的是教育活动特点中的整合性。
8.【答案】A;集体教育活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下所进行的统一的活动。
9.【答案】A;现有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10.【答案】A;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的目标,强调的是目标的理解性、可把握性、可操作性,认识不同的种类的树木属于行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