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事件抽样法
B.扫描法
C.时间抽样法
D.轶事记录法
2.大班下学期,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要求各位大班的主班老师对幼儿的认知、社会交往、情绪状态、体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老师们把评价内容列在表格内,内容旁边一列是出现此行为的次数。这些老师采用的是( )。
A.实况详录法
B.行为检核法
C.时间抽样法
D.等级评价定法
3.为全面研究课堂小组讨论状况,某研究者决定进行课堂观察来全面记录,该研究者最适宜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时间抽样法
B.行为检核法
C.事件抽样法
D.轶事记录法
4.南南班的每个区角规则示意图上都张贴了一张行为检核表,学期结束后,老师们拿着检核表开展一次家长会,家长们通过这个表了解到了孩子们在进行区角游戏时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并与教师进行了积极地互动。在家长会的后期,南南班的老师还特地为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低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弱的幼儿家长进行了专门的指导。这是体现了观察记录的( )。
A.为了解每个幼儿个性特征、动态发展提供了依据
B.能够准确、客观地收集其他途径收集不到的信息
C.能够加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D.可以使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5.华兰老师设计建构游戏活动,让幼儿用不同材料搭建长颈鹿,华兰老师介绍长颈鹿的身体部位的组成、用了哪些积木搭建的这些部位,讲完之后扫视了一遍幼儿发现有些孩子眼神中透漏出不太理解的状态,于是华兰老师再一次介绍了一遍后让幼儿自由操作材料搭建长颈鹿。华兰老师采用的观察法是( )。
A.时段定人法
B.定点不定人法
C.定人不定点法
D.描述法
6.艺术歌唱活动中,马克老师让幼儿分为两人一组,一人演唱歌曲、一人匹配歌词做动作,尝试一会后发现唱歌的孩子一直在笑,因为旁边小朋友的动作很夸张,要么唱歌的孩子挺正常,但旁边的孩子在发呆,于是改变教学手段,统一变为一起唱,一起创编动作,马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观察( )。
A.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
B.观察是对游戏活动实施指导的前提
C.观察是教师调整教育行为的主要依据
D.可以使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7.磊磊老师想要了解石头班孩子们的合作行为,于是确定行为并制定好记录表格后,就开始观察起来,由于孩子们的合作行为次数出现的有点多,磊磊老师仅仅是记录了不同孩子合作的对象并没有记录到如何合作的。磊磊老师采用的观察记录的方法体现出的缺点是( )。
A.只能记录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
B.主要用来测量明显行为发生的频率
C.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
D.很少用来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8.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样的( )和学习风格,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感受到幼儿的存在、幼儿的价值。
A.兴趣爱好
B.个性特点
C.发展需要
D.认知水平
9.观察法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课题研究方法,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研究工具,行为观察的技能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 )。
A.重要指标
B.重要方法
C.主要策略
D.基本方法
10.由于有些孩子的表现无法用纸质或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朱老师准备了一个专门记录的手机,当需要时朱老师把手机架在孩子们跟前,把他们的表现录下来,最后把他们存在U盘里保存。朱老师采用了( )。
A.日记描述法
B.评定法
C.扫描法
D.实况详录法
答案解析
1.【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观察记录的方法,扫描法属于观察的方法;时间抽样法是先确定观察的时间和行为样本,行为样本出现后进行观察记录;轶事记录法是记录独特有趣的事情;事件抽样法是先确定被观察的行为样本,该行为或事件出现后,立刻观察记录,题干中老师确定观察的行为样本“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这些行为出现就记录,才能了解孩子们的“参与情况”,因此选A。
2.【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观察记录的方法,实况详录法会具体描述行为;行为检核法是核查行为或事件的呈现与否;时间抽样法是先确定观察的时间和行为样本,行为样本出现后进行观察记录;等级评定法是观察幼儿行为质量高低或频率高低的方法,题干中的关键词“次数”所体现的是行为的频率高低,因此选D。
3.【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观察记录的方法,时间抽样法是先确定观察的时间和行为样本,行为样本出现后进行观察记录;行为检核法是核查行为或事件的呈现与否;轶事记录法是记录独特有趣的事情;事件抽样法是先确定被观察的行为样本,该行为或事件出现后,立刻观察记录,题干中的全面研究课堂小组讨论状况,就是围绕“课堂小组讨论”事件进行观察。最适宜采用事件取样法。故本题选C。
4.【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观察记录的意义,题干中的“行为检核表”以及“家长会”“积极地互动”“专门指导”等词体现的是将幼儿在观察中的表现及成长记录下来,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因此选D。
5.【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观察的方法,描述法是观察记录的方法,因此排除,时段定人法是在游戏前对全班幼儿进行轮流观察,题干中在幼儿动手操作前华兰老师扫视一遍幼儿理解状态,体现的是游戏前及对全班幼儿的观察,因此选A。
6.【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观察的意义,观察是教师调整教育行为的主要依据强调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后调整指导策略、方式和内容,题干中马克老师调整了教育的策略,因此选C。
7.【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事件抽样法的缺点,选项A.B.D是时间抽样法的缺点,题干中强调确定行为样本后观察行为或事件,符合事件抽样法的概念,观察记录合作行为仅记录合作对象和少数行为,由此符合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所以选C。
8.【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观察的意义书上原话,属于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中最后一句话,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感受到幼儿的存在、幼儿的价值。
9.【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观察的意义书上原话,书上先强调观察对于教师的重要作用在分别阐述观察的三个意义,此题为前者,观察法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课题研究方法,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研究工具,行为观察的技能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
10.【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观察记录的方法,日记描述法是记录时间较长或记录幼儿新行为;评定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或事件做出呈现与否、质量高低的判断;扫描法是观察的方法,不适合;实况详录法是按照时间顺序持续不断地记录幼儿的行为,题干中朱老师用手机拍摄幼儿的表现按照时间顺序持续的把孩子的表现记录下来,因此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