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规定父母应送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一般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
A.美国马萨诸塞州义务教育法律
B.德意志魏玛邦的学校法令
C.英国《初等教育法》
D.日本《小学校令》
2.【单选】关于教育学独立及开始发展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教学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形成了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B.洛克轻视家庭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放在学校实施
C.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开端源于斯宾塞
D.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包括智育、德育与宗教教育
3.【单选】教师行为的转变中,在对待教学上,教师应( )。
A.尊重与赞赏学生
B.注重反思
C.帮助与引导学生
D.加强合作
4.【多选】关于班级与班集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主题是开好主题班会的基础
B.班会具有集体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C.当前我国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D.教师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5.【判断】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使用境外教材。( )
6.【单选】关于教师职业心理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职业心理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
B.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专业基础知识密切相关
C.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具有高度相关
D.教师没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达不到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
7.【单选】“关注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和转化”,这属于智慧技能的( )阶段。
A.原型模仿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单选】在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后,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这一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强化理论
B.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9.【多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 ),帮助未成年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日常生活劳动
B.服务性劳动
C.社会实践劳动
D.生产劳动
10.【判断】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课堂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
1.【答案】B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一般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
2.【答案】D 《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形成了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A错误。洛克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放在家庭中实施,B错误。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开端源于康德,C错误。
3.【答案】C 教师行为的转变中,在对待教学上,教师应帮助与引导学生。
4.【答案】ABC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D错误。
5.【答案】√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使用境外教材。
6.【答案】C 研究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只有微小的相关性。
7.【答案】C 在原型操作阶段,为使智慧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呈现智慧技能的所有动作;形成智慧技能的表象;关注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和转化;言语的合理运用。
8.【答案】A 强化理论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报偿就是强化的形式之一。题干中教师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报偿,符合强化理论的观点。
9.【答案】ABD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帮助未成年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0.【答案】× 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