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A.《理想国》
B.《政治学》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2.【单选】关于壬子癸丑学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B.它是仿照日本当时的学制制定的
C.它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美育课程
D.大学取消了预科,致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3.【单选】以下不属于循序渐进原则的名言的是( )。
A.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B.学不躐等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4.【多选】关于班主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导生制”
B.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
C.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开端是在1902年
D.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5.【判断】对中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不宜将尚有争议、不可靠的观点和学说当作知识传授给他们。( )
6.【单选】凡凡虽然在模考中发挥失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而是重整旗鼓迎接最后的挑战。根据班杜拉的研究,他最有可能将此次失败归因为( )。
A.能力差
B.不够努力
C.任务太难
D.外界环境
7.【单选】小朱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善于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恰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由此可以确定他的认知方式是属于( )。
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沉思型
8.【单选】某学生每次上课捣乱的时候都会受到老师的责骂,久而久之他就不再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了,这种新态度的习得可以用( )理论来解释。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强化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平衡理论
9.【多选】《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 )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A.体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听力语言残疾
D.智力残疾
10.【判断】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对学习产生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 )
答案解析
1.【答案】C 《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2.【答案】D 壬戌学制中,大学取消了预科,致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3.【答案】A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答案】ABD 我国班主任制度的开端是在1904年,C错误。
5.【答案】× 对中小学生来说,不宜将尚有争议、不可靠的观点和学说当作知识传授给他们。对于中学高年级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学说。
6.【答案】B 班杜拉研究指出,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好坏、任务难易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若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等),就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根据题意,凡凡没有因为失败而丧气,最有可能是将失败归因到不够努力因素。
7.【答案】B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恰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
8.【答案】B 强化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行为得到他人赞许时,他就获得了强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对该行为的积极态度;反之,惩罚会使个体产生消极情感体验,表现出消极态度。老师的责骂对于某学生来说就是惩罚,所以他表现出对于捣乱的消极态度。
9.【答案】BCD 《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了特殊学校的设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10.【答案】×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