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以下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德情感的培养必须通过交往、关爱、沟通、熏陶与震撼等方式,才能使学生的感动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B.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
C.活动与交往规律要求德育实施时要注重单一性
D.非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2.【单选】关于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B.苏格拉底系统提倡“精神助产术”作为教育的根本方法和原则
C.《论演说家的教育》既是一本修辞学教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D.孟子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夸大“学”的作用
3.【单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在内容制定上仿照的是( )。
A.日本学制
B.英国学制
C.美国学制
D.德国学制
4.【多选】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教育和学习往往难以获得成功
B.“狼孩”的故事说明人的成长如果脱离了自然环境,不仅不能正常发展,就连人的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
C.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D.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5.【判断】教师职业化阶段,在中世纪,僧院学校、教会学校多以牧师为师。( )
6.【单选】科学家通过观察蜻蜓飞行而发明直升机,这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问题表征
7.【单选】(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8.【单选】如果某学生识记六遍刚好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最好再识记( )。
A.2遍
B.3遍
C.6遍
D.9遍
9.【多选】为了对人的智力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为智力量表。下列关于智力量表及其发表年份对应正确的是( )。
A.1906年—比纳-西蒙量表
B.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
C.1916年—斯坦福-比纳量表
D.1936年—斯坦福-比纳量表
10.【判断】要避免教师出现双重人格与两面行为就应该自觉坚持慎独,因为慎独是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
答案解析
1.【答案】C 活动与交往规律要求德育实施时要注重多样性、教育性。
2.【答案】D 孟子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夸大“思”的作用,提出了“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答案】A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均仿照日本学制制定。
4.【答案】ACD 事实证明,人的成长如果脱离了社会环境,人不仅不能正常发展,就连人的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如曾经轰动一时的“印度狼孩”,智商只有3岁幼儿的水平,生活不能自理,最终过早去世。这说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依靠动物、与动物为伍成长的人不可能获得正常人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5.【答案】√ 教师职业化阶段,在中世纪,僧院学校、教会学校多以牧师为师。
6.【答案】C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7.【答案】C 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8.【答案】B 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会增强,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进而成为无效劳动。根据题干,6*50%=3。最好再识记3遍。
9.【答案】BC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法国比纳和西蒙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在此基础上做了修订,于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
10.【答案】× 慎独能避免教师出现双重人格、两面行为。实践不仅是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也是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