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中小学教育存在“5+2=0”的现象说明( )。
A.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B.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
C.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D.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
2.【单选】《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 )。
A.裴斯泰洛齐
B.斯宾塞
C.培根
D.康德
3.【单选】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量力性
D.巩固性
4.【多选】关于德育中的说服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A.讨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B.事实说服在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中运用得较多
C.报告是说服中的间接说服
D.“百闻不如一见”体现的是事实说服
5.【判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每天不少于1课时。( )
6.【单选】牛牛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哭闹不止,过了几天之后,每天回来都说好喜欢老师和同学。牛牛的这种变化属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 )。
A.认知策略
B.态度
C.智慧技能
D.言语信息
7.【单选】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影响?( )。
A.影响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
B.影响教师工作情绪
C.影响教师工作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D.影响教师人际交往
8.【单选】熟悉了金属钥匙是用来开锁的,却想不到它也可以用来切割透明胶带,这种现象是( )。
A.酝酿效应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思维定势
9.【多选】以下关于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有( )。
A.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
B.教育者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C.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同一行为可以给予不同甚至相反的反馈
D.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10.【判断】性格的意志特征即表现个人受情绪影响或控制情绪程度状态的特点。( )
答案解析
1.【答案】C 中小学教育存在“5+2=0”的现象,即5天的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被周末2天的社会的消极影响所抵消,教育效果为0。这说明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2.【答案】A 《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裴斯泰洛齐。
3.【答案】B 题干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答案】ABD 阅读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报刊,利用报刊上的文章对学生实施说服,这是说服中的间接说服,C错误。
5.【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
6.【答案】B 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题干中牛牛的变化体现的就是态度的学习。
7.【答案】D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影响包括:影响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工作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工作情绪。
8.【答案】C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它是指一种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的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9.【答案】BD 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条件包括:教育者言行一致;在道德实践中获得道德经验;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获得社会反馈。为了形成道德信念,社会反馈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对学生的同一行为,社会反馈信息不一致,诸如学校的看法与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教师的观点与某些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就会给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确证带来困难。因此选项AC错误。
10.【答案】× 情绪特征,即表现个人受情绪影响或控制情绪程度状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