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幼儿常常要求老师或家长帮忙,如经常说,“我让我妈妈帮我买一个”或“我去告诉老师”,很少自己主动解决,这种交往策略属于( )。
A.支配
B.依赖
C.协商
D.冲突
2.孩子们最初在建构区玩各自的建构游戏,小明不想继续玩了,于是,他对其他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寻宝游戏吧。小明在同伴的交往上运用了( )策略。
A.发起
B.协调
C.交换
D.让步
3.到了( )岁大时,婴儿就能“以貌取人”了。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4.在同伴关系发展的过程当中,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一般出现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前期
D.学前后期
5.下列(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均较少。
A.受欢迎型
B.被拒绝型
C.一般型
D.被忽视型
6.每次一到周末,有些父母就在家休息,不带孩子出去玩,觉得周末就是要享受生活,充分休息,小朋友在幼儿园也玩够了,不需要带孩子接触其他伙伴。从同伴交往的角度出发,父母的这种行为( )。
A.正确,周末就是应该享受生活,好好休息,孩子也需要休息
B.错误,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没有提出建议和指导
C.正确,小朋友在幼儿园与同伴交往已经够了
D.错误,父母没有为孩子间的接触提供便利的条件
7.( )的功能是给幼儿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水平关系
D.垂直关系
8.每天放学回家,大华不是在家看动画片,就是在家玩爸爸给他买的飞机模型,久而久之,他妈妈发现大华越来越不爱跟别人接触了,这体现了( )对同伴交往的影响。
A.父母的鼓励
B.教师的影响
C.玩具及电视
D.行为特征
9.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往往自我估计过高,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清除自己交往的障碍,会做出一种更具破坏性、更使人厌烦的行为,制造各种麻烦。这类孩子属于( )。
A.受欢迎型幼儿
B.被忽视型幼儿
C.被拒斥型幼儿
D.中间型幼儿
10.小芳喜欢在房间里看别的小朋友玩游戏,而不参与其中。按照帕顿游戏分类,小芳属于( )。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联合游戏
D.游戏的旁观者
答案解析
1.【答案】B;支配: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和观点,不顾及他人、依赖:幼儿要求老师或家长帮忙,如孩子常说,“我让我妈妈帮我买一个”或“我去告诉老师”,很少自己主动解决、协商:如当想参加一个活动时问:“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冲突:即与同伴发生正面语言冲突,甚至是肢体的冲突。
2.【答案】A;小明对其他小朋友提出了一个活动,所以是发起者。
3.【答案】A;到了1岁大时,婴儿就已经能“以貌取人”了,对于那些有漂亮面孔的人,他们有更多积极的反应,更容易被逗乐,而且更少表示拒绝。
4.【答案】A;客体中心阶段是属于婴儿期的同伴相互作用阶段中的。
5.【答案】D;被忽视型幼儿同伴交往类型,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均较少。
6.【答案】D;从同伴交往角度出发,父母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就没有跟别的同伴接触的机会,这是没有为孩子间的接触提供便利,提建议没有体现所以不选。
7.【答案】D;此为书上原话,考查的是垂直关系的功能。
8.【答案】C;大华越来越不爱跟人接触,是因为在家看动画片和玩飞机模型,这个是玩具及电视对同伴交往的影响。
9.【答案】C;如果一个儿童被看做破坏行为和麻烦的制造者的话,同伴将会拒斥他,那么这个儿童便不能形成正常交往的社会技能,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清除自己交往的障碍,这个儿童就会做出一种更具破坏性、更使人厌烦的行为,制造各种麻烦。
10.【答案】D;看别的小朋友玩游戏,而不参与其中属于旁观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