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是讨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的班会活动。
A.常规班会
B.主题班会
C.交流会
D.生活会
2.【单选】( )适合于各级各类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具体培养目标的依据,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3.【单选】关于义务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义务教育又叫“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B.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基础知识、其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等方面的数育
C.马丁·路德初次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
D.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4.【多选】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特点是由( )所决定的。
A.教师的职业具有专业性
B.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特殊性
C.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D.教育力量的多元性
5.【判断】隐性课程不可以转化成显性课程。( )
6.【单选】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有效的工作方式没有足够的权威,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这体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中的( )。
A.工作负荷
B.控制
C.公平
D.社交
7.【单选】小军由于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同学关系无比紧张,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小军的( )可能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8.【单选】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 )个月。
A.6
B.12
C.18
D.24
9.【多选】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包括( )。
A.条件反应法
B.提供榜样法
C.说服法
D.认知平衡理论
10.【判断】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答案解析
1.【答案】D 生活会是讨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的班会活动。
2.【答案】A 所谓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反映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的规格和要求,适合于各级各类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具体培养目标的依据,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A项正确。
3.【答案】D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4.【答案】ABCD 四个选项均正确。
5.【答案】× 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任何显性课程都会产生隐性课程,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6.【答案】B 控制,指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有效的工作方式没有足够的权威,它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
7.【答案】D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8.【答案】D 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9.【答案】ABC 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包括条件反应法、提供榜样法、说服法、巩固态度的方法。认知平衡理论属于态度的习得理论。
10.【答案】×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并且他以强化论为基础,提出了程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