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在( )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A.《壬子癸丑学制》
B.《钦定学堂章程》
C.《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
D.《奏定学堂章程》
2.【单选】(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A.考察探究
B.社会服务
C.设计制作
D.职业体验
3.【单选】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
A.马卡连柯
B.凯洛夫
C.泰勒
D.德鲁克
4.【多选】以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
B.以教材为主要载体,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
D.综合实践活动是2001年我国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5.【判断】小孩偶然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属于教育活动。( )
6.【单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类型是( )。
A.多次旷课、逃学
B.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岀走
C.沉迷网络
D.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7.【单选】地理老师采用多媒体在投影上将水的蒸发、蒸腾、降雨、下渗等现象进行动态呈现,来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模块的知识,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这利用的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8.【单选】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说明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多选】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学习者成功或失败后的归因分为三维度六因素,关于归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大因素唯一的可控因素是努力
B.六大因素唯一的外部、不稳定因素是运气
C.六大因素唯一的外部、稳定因素是工作难度
D.六大因素唯一的内部、稳定因素是能力
10.【判断】现代教师都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的。( )
答案解析
1.【答案】D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首次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2.【答案】B 社会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
3.【答案】D 目标管理是美国的德鲁克提出的,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
4.【答案】B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的,B错误;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C错误。
5.【答案】× 小孩偶然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偶然活动,不符合“有目的”这一点,故不是教育活动。
6.【答案】D 选项D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7.【答案】C 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容易为学习者感知。题干中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动态的投影比静态的图片更容易被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感知,体现了活动律。
8.【答案】A 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9.【答案】ACD 六大因素中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和工作难度,其中外部的因素是工作难度,内部的因素是能力。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有运气和环境,这两者也是不可控的。选项B表述错误,选项C、D表述正确。努力是唯一可控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因素。选项A表述正确。
10.【答案】√ 现代教师都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