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制定( )是编制课程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
A.课程标准
B.教科书
C.课程目标
D.课程方案
2.【单选】我国班主任制的开端在( )年。
A.1902
B.1904
C.1932
D.1938
3.【单选】( )是教学的起始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多选】以下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B.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
C.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D.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5.【判断】免费性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
6.【单选】( )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事件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
A.费斯廷格
B.海德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7.【单选】关于学习迁移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
B.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可以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
C.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
D.迁移规律对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有重要指导作用
8.【单选】芳芳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芳芳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计划策略
9.【多选】以下属于上位学习的是( )。
A.先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再去进行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学习
B.先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再来学习函数的概念
C.先学直角、锐角和钝角再来学习角的概念
D.先学习角的概念,再去进行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学习
10.【判断】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 )
答案解析
1.【答案】D 制定课程方案是编制课程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
2.【答案】B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规定在小学实施“级任制”。这种制度是指由一个教师负责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科目的教学制度,这类教师被叫作“级任教师”,这是我国班主任制的开端。
3.【答案】A 激发学习动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
4.【答案】ABCD 以上说法均正确。
5.【答案】× 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6.【答案】B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认知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事件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
7.【答案】C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
8.【答案】C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9.【答案】BC 上位学习是以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或命题为基础再去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选项B和选项C属于上位学习。
10.【答案】√ 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