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组成内容跨度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形态被称之为(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2.【单选】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的人的比例在50%以上被称为( )。
A.精英教育
B.普及教育
C.大众教育
D.全民教育
3.【单选】学校要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这是保障了学生的(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4.【多选】关于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教育目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B.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C.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D.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5.【判断】教育能够启迪人们的民主意识与观念。( )
6.【单选】家长用看动画片作为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移去性惩罚
7.【单选】如果某学生认为,凡是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行为,而不会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行为,这个学生的道德发展应该处在科尔伯格所说的(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8.【单选】甄甄为自己创造出来的螺蛳粉火锅高兴坏了,这属于( )。
A.伪创造
B.真创造
C.假创造
D.类创造
9.【多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 )。
A.儿童的认知起源于活动
B.图式最初来自遗传
C.小小能在头脑中按从矮到高的顺序给自己的洋娃娃排序,说明小小处于前运算阶段
D.大大的思维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大大已经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0.【判断】某学生与其他几名同学,与他人结伙斗殴,这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
答案解析
1.【答案】D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组成内容跨度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形态。
2.【答案】B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为普及教育。
3.【答案】C 受保护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
4.【答案】ACD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答案】√ 教育能够启迪人们的民主意识与观念。
6.【答案】A 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某种刺激(一般是愉快刺激)来增大行为反应的概率。家长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来增加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就属于正强化。
7.【答案】A 此题中的学生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下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他们为了免遭惩罚而听从权威人物的命令,他们尚未具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8.【答案】D 类创造是指产生的产品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创造。
9.【答案】BD 选项A正确表述应该是认知起源于主体的动作;选项C小小能够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0.【答案】√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