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关于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可以使人“好好地预备来生”
B.受教育者既有受动的一面,也有能动的一面
C.无意识的、偶然的活动也属于教育
D.儒家和墨家私学并称为“显学”
2.【单选】学校教育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还应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和反映(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特定的政治制度需要
C.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人口数量的提升
3.【单选】关于学生与教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是尊重学生参与权的表现
B.教师要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C.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是否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
4.【多选】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拔人”,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B.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所以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类型之一
C.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英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通才教育”
5.【判断】法国教育工作者卢梭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论,并付诸实践。( )
6.【单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李老师在教室里面说家长的坏话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
B.教师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也与教师职业道德有关
C.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D.教师职业道德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
7.【单选】张某在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谋取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 )罚款。
A.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B.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C.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D.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8.【单选】很多时候学生一个人不敢做坏事,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就敢做很大胆的事,打群架,集体翻墙上网之类的,这是( )现象。
A.群体极化
B.社会阻抑
C.去个性化
D.群体激励
9.【多选】下列对动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小明为了期末考试能提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而努力的学习,这是附属内驱力
C.因为喜欢某门学科而学习,这是内部动机
D.小明选择读医科,是为了以后能救死扶伤,这是高尚的动机
10.【判断】所有的假设都可以进行直接检验。( )
答案解析
1.【答案】C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概念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有意识的,二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有些活动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但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这就不能称作教育。
2.【答案】A 为了适应和反映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水平,学校教育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
3.【答案】C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答案】BCD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5.【答案】√ 法国教育工作者卢梭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论,并付诸实践。
6.【答案】D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公德,而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
7.【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一)组织作弊的;(二)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三)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四)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五)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8.【答案】C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有时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了自我导向的功能或责任感,个性状态相对丧失,其实质是在群体之中个人的责任心、责任感降低。
9.【答案】ACD 小明为了期末考试能提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而努力的学习,这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10.【答案】× 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虽然直接检验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