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补偿作用。这体现了( )。
A.身体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
B.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互补
C.生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互补
D.个体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2.【单选】教师要将“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通过自身的言论、行动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并启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示范者
C.研究者
D.知己者
3.【单选】教师通过讲解、谈话、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用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4.【多选】下列关于课程分类,表述正确的是( )。
A.显性课程的显著特点是计划性
B.地方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C.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强制性
D.学科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
5.【判断】古代雅典注重军体训练、政治道德灌输,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
6.【单选】我国学者认为的( )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7.【单选】受面包放入发酵剂后产生多孔,变得松软的启发,人们制造出泡沫橡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属于( )。
A.酝酿效应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思维定势
8.【单选】下列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观看或收听宣扬淫秽内容的网络信息
B.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C.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D.吸食、注射毒品
9.【多选】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了教师道德
C.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
D.教师道德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个人道德
10.【判断】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就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补偿作用,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互补。选项B正确。
2.【答案】A 关键词:“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故选A传道者角色。
3.【答案】D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言语说服和事实说服。言语说服包含讲解、报告、谈话、讨论、阅读等。事实说服是通过接触实际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参观、访问和调查。
4.【答案】ACD 选项B错误,国家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
5.【答案】× 古代斯巴达注重军体训练、政治道德灌输,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雅典注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6.【答案】A 原型定向就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智慧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
7.【答案】B 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题干中受面包放入发酵剂后产生多孔,变得松软的启发,人们制造出泡沫橡胶是原型启发的表现。B项正确。
8.【答案】A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的类型:“(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9.【答案】ACD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道德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两者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公德,而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正是因为教师道德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个人道德,所以教师道德兼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所以选择ACD。
10.【答案】√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