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它们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进行改组,以便于记忆的方法称为( )。
A.组织性策略
B.视觉复述策略
C.特征定位策略
D.提取策略
2.幼儿会在棋盘的某一角落放置物品,便于寻找。这是( )。
A.特征定位性策略
B.组织性策略
C.复述策略
D.提取性策略
3.人们对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反映记忆类型属于( )。
A.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D.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5.幼儿复述故事时,他们绝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组织加工。这体现了幼儿( )。
A.有意识记较弱,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既有机械识记,又有意义识记
C.再认和再现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6.明明在背书的时候经常让同桌对自己进行抽背,有时想不起来内容还会让同桌提供一些关键词,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特征定位策略
C.视觉复述策略
D.提取策略
7.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 )。
A.编码
B.提取
C.再现
D.遗忘
8.( )是人脑保存信息、加工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A.语言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9.我们上大学之后还记得小学学的广播体操,按照记忆按记忆时长来划分这属于(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10.明明总是调皮捣蛋,经常被打哭着说我记住了,下次不会了。但是不到一分钟他又开始嬉皮笑脸,妈妈也拿他没有办法,按照记忆按记忆时长来划分这属于(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解析
1.【答案】A;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它们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进行改组,以便于记忆的方法称为组织性策略。
2.【答案】A;棋盘的某一角落,这是贴上了一个位置标签,属于特征定位。
3.【答案】A;听出歌曲的曲调旋律,和感知觉相关属于形象记忆。
4.【答案】A;绳子和蛇的样子很像,所以记住了蛇的形象后,看到绳子就以为看到了蛇。被蛇咬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看到蛇就想起被咬的恐惧情绪。
5.【答案】B;幼儿期也是有理解记忆的,并且幼儿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对可理解的材料要比对不理解或无意义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得多。如幼儿复述故事时,他们绝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组织加工。
6.【答案】D;在记忆的过程中利用线索提取内容,是运用了提取策略,其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
7.【答案】C;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
8.【答案】C;关键词:保存、加工、提取,因此选C记忆。
9.【答案】C;长大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时间久,因此选C长时记忆。
10.【答案】B;关键词:不到一分钟,因此选B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被加工后能保持约一分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