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单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中最激进的一个是( )。
A.爱伦·凯
B.卢梭
C.帕克
D.裴斯泰洛齐
3.【单选】( )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组成内容跨度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形态。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4.【多选】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 )。
A.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B.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C.理论与实际容易脱节
D.难以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做出科学鉴别,教师施教困难
5.【判断】职前教育是师范生转变为正式教师的一个过渡环节。( )
6.【单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 )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A.父母或监护人
B.教育行政部门
C.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
D.所在学校
7.【单选】李华努力学习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三好学生”表彰大会的名单上,以此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时候的学习动机主要为( )。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内部动机
8.【单选】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坚定
D.内化
9.【多选】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把性格类型分为( )。
A.顺从型
B.内向型
C.外向型
D.独立型
10.【判断】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
答案解析
1.【答案】A 道德认识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同时,道德认识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与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2.【答案】B 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个人本位论者中最激进的一个。
3.【答案】C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组成内容跨度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形态。
4.【答案】ABC 选项D是分组教学的缺点。
5.【答案】× 入职辅导是师范生转变为正式教师的一个过渡环节。
6.【答案】B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7.【答案】A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维护面子”就是希望赢得地位和自尊,故题干表述符合自我提高内驱力。
8.【答案】D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答案】BC 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把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型、外向型两类。
10.【答案】×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