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个体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2.【单选】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说明教师职业进入了( )。
A.非职业化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专业化阶段
3.【单选】按课程的( ),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A.内容属性
B.组织方式
C.呈现方式
D.实施要求
4.【多选】关于教育学学科独立及开始发展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教育内容方面,斯宾塞主张学习科学知识
B.洛克认为,绅士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C.夸美纽斯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D.裴斯泰洛齐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5.【判断】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化。( )
6.【单选】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单选】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为了得到老师表扬而打扫教室,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8.【单选】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是( )。
A.没有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B.对家庭成员不尽抚养赡养义务
C.缺乏协作意识,其他教师不愿与其共事
D.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带来损失
9.【多选】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判断】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2.【答案】D 20世纪50年代之后,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转化,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至此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3.【答案】D 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答案】ABC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5.【答案】√ 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化。
6.【答案】B 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和生成性学习等。题干中提到的位置记忆法就是一种记忆术。
7.【答案】B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题干中的描述属于习俗水平的“好孩子”取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悦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从行为者的意向去评价行为。题干中儿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打扫教室,符合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的特征。
8.【答案】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答案】ABCD 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0.【答案】×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很具体,效果比较明显,但不够稳定,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