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儿童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儿童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儿童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体现了( )。
A.改变以往的儿童观
B.重新定位教育观
C.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
D.相应地调整教育行为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把重点放在教师如何教的部分,而是要更多地关
注幼儿,要对幼儿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并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教育内容相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使幼儿能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发展。这体现了( )。
A.改变以往的儿童观
B.重新定位教育观
C.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
D.相应地调整教育行为
3.教师在充分洞察幼儿内心世界、了解幼儿兴趣所在及其发展所需的基础之上,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孩子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探索的主体,为幼儿留出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成为( )。
A.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B.聪明的隐形指导者
C.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D.快乐的成果分享者
4.教育生态系统从社会生态系统中而来,与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因为教育生态系统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生态目标运行的多种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动态整体。所以它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教师对于幼儿的活动也不是一味地放任自由,让他们在所谓的自然状态中自然成长,而是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教育、管理。因为人的决策对教育生态发展的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成为( )。
A.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B.聪明的隐形指导者
C.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D.快乐的成果分享者
5.为了让班上的孩子养成好习惯,进行自我管理,德华老师把对孩子的一些指导方法、规则要求融入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说明德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成为了( )。
A.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B.聪明的隐形指导者
C.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D.快乐的成果分享者
6.其实在进行设计与组织对幼儿教育活动时,也是教师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过程。教师要把被动的完成任务的情绪转化过来,变被动为主动,把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哪怕是遇到困难挫折、委屈伤心,也要将它们当作是一种成长的历练。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成为( )。
A.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B.聪明的隐形指导者
C.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D.快乐的成果分享者
7.虽然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目标可以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过多干预、控制幼儿,更不能剥夺幼儿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因为教师是不能代替幼儿发展。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够促使幼儿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时,教育的既定目标才有可能得以最好的实现,教育的理想效益和最优化才有可能达成。这体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主体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整合性
8.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师幼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适时介入、有效指导、科学引导来实现。在与儿童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者,不是控制者,应是幼儿的朋友,应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体现了
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主体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整合性
9.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对活动形式的把握要考虑活动的内容、幼儿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对于不同活动类型应当设计考虑多种不同的、变化的活动形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应当考虑不同的或多水平层级的活动形式,对于幼儿可能自发生成的新的活动内容、新的探究兴趣要预设支持性的活动形式,以真正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主体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开放性
10.大班“美丽的房子”绘画活动中,教师对大华的画是这样评价的“大华画得真好,这座房子不仅有窗户和门,色彩搭配的也特别好看,不过只有一栋房子好孤单啊!”这体现了教师( )。
①使用口号化称赞策略 ②表扬儿童的具体行为 ③表扬并提出进一步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1.【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带来的启示。改变以往的儿童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的智力是各具特点的,个体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儿童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儿童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儿童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儿童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幼儿,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幼儿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幼儿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幼儿都能成才。
2.【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带来的启示。相应地调整教育行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思路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是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是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把重点放在教师如何教的部分,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幼儿,要对幼儿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并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教育内容相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使幼儿能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每个幼儿发展。
3.【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生态学理论带来的启示。教育生态式理念下的幼儿教育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在充分洞察幼儿内心世界、了解幼儿兴趣所在及其发展所需的基础之上,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孩子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探索的主体,为幼儿留出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等。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更多的是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表情和引导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鼓励支持幼儿自发生成的有益活动,把空间让给幼儿,把活动的权利真正地还给幼儿,要避免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高控制活动和随意斥责、批评幼儿的现象。故此为活动的有力支持者。
4.【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生态学理论带来的启示,此为书中原话。由题干中关键词“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教育、管理”亦可得出选项为聪明的隐形指导者。
5.【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生态学理论带来的启示,此为书中原话。教师要做聪明的隐形指导者,一是要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孩子们积极模仿、主动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为幼儿营造出一种生态性的学习氛围,甚至能形成本班的一个文化特色。二是充分利用环境的暗示、诱导的功能。把对孩子的一些指导方法、规则要求融入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6.【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生态学理论带来的启示,此为书中原话。其实在进行设计与组织对幼儿教育活动时,也是教师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过程。教师要把被动的完成任务的情绪转化过来,变被动为主动,把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哪怕是遇到困难挫折、委屈伤心,也要将它们当作是一种成长的历练。只有能和幼儿彼此分享快乐、失败、成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合作者;只有在与幼儿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成败、共享人生一路风景的时候,教师教育理想才能得以拓展与延伸。故此为快乐的成果分享者。
7.【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书中主体性原则中坚持贯彻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原话部分,且题干中关键词“促使幼儿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亦能得出正确选项。
8.【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书中主体性原则中教师在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同时,也应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的原话部分。“二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合理地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师幼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适时介入、有效指导、科学引导来实现。在与儿童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者,不是控制者,应是幼儿的朋友,应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9.【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书中开放性原则中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的原话部分。且题干中关键词“教师对活动形式的把握”亦能得出正确选项。
10.【答案】B;题干中教师既具体地表扬了大华的画,还用语言引导大华再画一点其他的东西,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