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学者未必是良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 )。
A.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2.【单选】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多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基本理念。
A.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B.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
C.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D.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3.【单选】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起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属于德育原则中的( )。
A.导向性原则
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4.【多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可以通过( )等方面来判断。
A.教育目的不同
B.教育对象不同
C.教育内容不同
D.教育方法不同
5.【判断】遗传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决定论。( )
6.【单选】学生应用课上所学公式来解决圆的面积问题,这体现了( )。
A.常规性问题解决
B.酝酿效应
C.创造性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7.【单选】小明今年8岁了,每次考试都超过90分,老师和家长就会表扬他,为了能一直获得这种表扬,小明学习一直很努力,此例中,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小明学习动机属于( )。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社会认可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
8.【单选】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会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不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于老师违背了师德基本原则中的( )。
A.教育民主原则
B.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C.人格示范原则
D.教书育人原则
9.【多选】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体现在( )。
A.洞悉
B.兼顾
C.参与
D.情境
10.【判断】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只强调能力的习得。( )
答案解析
1.【答案】D “学者未必是良师”,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仅仅掌握所教学科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2.【答案】D 题干体现了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3.【答案】B 题干体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4.【答案】ABCD 选项说法均符合。
5.【答案】× 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
6.【答案】A 常规性问题解决,指利用现成的方法的问题解决。如学生应用课上所学公式来解决圆的面积问题。
7.【答案】C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题干中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学习,属于附属内驱力。
8.【答案】D 教书育人原则是指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题干中于老师只做到了教书,没做到育人。
9.【答案】ABCD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体现在六个方面:洞悉、兼顾、过渡、参与、情境、微波效应。
10.【答案】× 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加涅后来在学习层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这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均是关于学习者习得的某种能力的论述。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态度是一种选择倾向,并不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