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身体运动素质是指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运动觉主要是指肌腱、肌肉和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觉是运动中的方位感、身体的( )和平衡感。
A.预测能力
B.速度
C.加速度
D.控制
2.小C和小K被同时送去学乐高,目的都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坚持性和专注力,小C和小K最开始上课时可认真了,老师教一步,两个人学一步,三个月后,能自己选取好要用的材料后独立搭建作品。这两位小朋友处于( )的建构游戏。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都不是
3.本月紫薇老师在教室中创设了一个角色区角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不同服饰、头饰以及其他材料,这个区角成为了这个月最受欢迎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材料玩着不同主题的游戏,十分欢快。紫薇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中的( )。
A.材料提供法
B.语言指导法
C.场地规划法
D.讨论建构法
4.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纷纷出现各种高科技,就连幼儿园的游戏中都相应的出现了高科技游戏,比如说“操控机器人”“星际大战”,高科技游戏体现了游戏( )特点。
A.是快乐的
B.是充满幻想的
C.是自愿自主的
D.与生活密不可分
5.冰墩墩组小朋友今天选择了玩表演游戏,在游戏开始前组员内确定好了游戏的主题为“冰雪奇缘”并分配好了角色,游戏开始后,各角色很快就在各自的“岗位”中展现出故事情节来。针对于此次表演游戏,老师可以进行指导的是( )。
A.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参与游戏
B.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探索
C.讲解角色更换原则,不急于示范,耐心等待幼儿协商
D.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
6.小优老师开展了《交通安全》的游戏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通道”等交通规则,还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不仅能让我们的交通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还能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小优老师组织的本次活动能促进幼儿( )。
A.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B.学习社会性交往技能
C.学习社会规则
D.概念的学习
7.嘻嘻班的幼儿正在户外玩游戏,果果拿小铲子在挖隧道,豆豆拿着积木在搭桥,默默在一旁专注地踢着毽子。嘻嘻班的小朋友在玩(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琴琴和瑶瑶本来在玩“抗击疫情”主题游戏,过了一会两人争执起来,路老师观察后发现原来是“口罩”的材料不够了,瑶瑶没有带“口罩”准备去超市买菜,身为志愿者的琴琴却拦住不许出小区,路老师赶紧把“口罩”给两个人,游戏又继续开展了。路老师的做法使用了( )。
A.平行式介入法
B.交叉式介入法
C.材料提供法
D.语言指导法
9.小德和小华在玩雪花片,两个人热烈的讨论着如何搭出足球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请问他们属于 ( ) 游戏。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10.“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游戏主题不稳定;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是哪一类游戏的特点 ( )。
A.角色游戏
B.建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解析
1.【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题干中强调的是各空间中的设施、器械也应以多种形式进行多维度的、自然的连接,以实现游戏活动的自然流动,增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形成“循环游戏系统”,创造统整性的空间关系。因此选择整体性原则。
2.【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本题强调的是针对幼儿园场地特点,结合本园课程取向及户外活动区域类型等,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现有资源,扬长避短,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户外环境。因此选择因地制宜原则。
3.【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本题强调的是针对幼儿园户外面积,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现有资源,扬长避短,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户外环境。因此选择因地制宜原则。
4.【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本题强调的是针对幼儿园资源特点,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现有资源,扬长避短,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户外环境。因此选择因地制宜原则。
5.【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本题强调的是安全性原则中的设施器械的安全。
6.【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相对统一”“整个的”能够判断,此为整体性原则。
7.【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本题强调的是安全性原则中的检修、使用的安全与安全教育。
8.【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为书中安全性原则的原话。好的户外环境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安全的户外环境不仅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还能引发更多的探索与创造活动,使幼儿更加放松、自信地进行更多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9.【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为书中原话。题干强调的是多样性原则中的场地的多样性。因此,正确答案选择多样性原则。
10.【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为书中原话。题干中侧重强调幼儿园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环创,因此选择多样性原则。
3月27日
1.【答案】C;观察法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的资料比较客观、自然。
2.【答案】A;此题为拓展知识点,本题考查谈话法的概念。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3.【答案】D;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定谈话的话题和内容;(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其心理活动的;(3)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细的记录。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的作品,可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4.【答案】B;此为书上原话,扫描法又称时段定人法,观察者处于主动的地位。
5.【答案】C;教师设置“优秀、很好、好、中等、差”几个维度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属于等级评定法。
6.【答案】C;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是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7.【答案】C;此题考察的是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比小班丰富,想尝试所有游戏主题,游戏主题不稳定;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题目中“梅梅在玩角色游戏时,经常玩着“小医生”,过一会又开始玩“小爸爸小妈妈””,这说明她想尝试所有游戏主题,游戏主题不稳定。“过程中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邀请别人而失败”体现了她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所以梅梅是处于中班。
8.【答案】B;此题考察的是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具体方法。题干中陈老师通过扮演了一个“旅客”进入了游戏中,说明陈老师通过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体现交叉式介入法的方法。
9.【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游戏与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体现在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氛围,对游戏的情节、内容、玩法、材料、形式可能成为幼儿创造的对象,题干中,把材料当做是零食和玩具,符合创造力发展。
10.【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书上的原话,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中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由于游戏渗透于课程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各方面的可能性,这就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成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职业,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职业。
3月28日
1.【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运动游戏的概念的书上原话,书上分别解释了什么是“身体素质”“运动觉”和“平衡觉”,身体运动素质是指人体的运动能力,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运动觉主要是指肌腱、肌肉和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觉是运动中的方位感、身体的加速度和平衡感。
2.【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建构游戏的特点,由题干中“能自己选取好要用的材料后独立搭建作品”可知道符合中班建构游戏的“按建构物体特性选材”特点,因此是中班。
3.【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游戏指导的具体方法,题干中紫薇老师通过投放各种角色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提高角色游戏水平,因此是A选项材料提供法。
4.【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快乐的是指通过掌握游戏获得快乐,游戏是自愿自主的是指游戏是幼儿自己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游戏是充满幻想的是指游戏有假想,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是指游戏是对生活的反映,不同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会影响到幼儿的游戏,题干中“高科技游戏”体现了时代影响了游戏,因此属于与生活密不可分。
5.【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根据题干中“主题和角色分配由自己做”“游戏开始幼儿就很快的开始表演故事情节”,得知是属于大班表演游戏的“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等特点,因此只有B选项是大班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6.【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克服自我中心是通过规则摆脱自我中心,学习社会性交往技能是发起、组织与维持社会性交往活动的能力,比如说等待、轮流、分享、合作和协商等能力,学习社会规则是指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掌握社会行为规则,题干中的交通规则是一种社会规则,因此选C。
7.【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游戏,平行游戏是两个人玩着相同或相近的游戏但不交流;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有明确的分工合作;联合游戏是幼儿和其他幼儿在一起玩,会共同讨论,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合作;独自游戏是独自一人玩游戏,专注玩着自己的游戏不交流,题干中果果、豆豆、默默玩着各自的游戏没有交流且他们玩的游戏并不相同,因此选A。
8.【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游戏指导的方法,平行式介入法是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和情节的游戏;交叉式介入法是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语言指导法包括询问式、建议式、鼓励式等形式;材料提供法是指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和提升的方法,题干中路老师及时提供了“口罩”帮助幼儿延续游戏,是材料指引法。
9.【答案】D;幼儿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游戏主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游戏属于合作游戏。
10.【答案】A;根据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等描述,得知属于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