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埃拉斯莫斯
D.洛克
2.【单选】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分别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中(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单选】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体现了教师( )的职业角色。
A.传授者
B.研究者
C.知己者
D.示范者
4.【多选】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孔德
B.那托尔普
C.凯兴斯泰纳
D.涂尔干
5.【判断】在教学时间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学年为29周。( )
6.【单选】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6~8岁儿童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7.【单选】教师能够遵循爱岗敬业和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通常就反映了其具备良好的( )。
A.教师职业理想
B.教师职业技能
C教师职业纪律
D.教师职业作风
8.【单选】小陈数学本来挺好的,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导致心情很不好,做题的时候发现以前很简单的题目,现在想很久都做不出来,导致心情更烦了,这说明( )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A.问题中包含的信息
B.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C.情绪状态
D.世界观
9.【多选】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它对教师有( )影响。
A.影响教师控制消极情绪
B.影响教师工作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C.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D.影响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
10.【判断】推孟于1905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 )
答案解析
1.【答案】C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答案】B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分别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中不均衡性规律的反映,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均衡。
3.【答案】C 此题考察的是教师职业角色,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是知己者角色。
4.【答案】ABCD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孔德、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
5.【答案】× 在教学时间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学年为39周。
6.【答案】B 权威阶段(6~8岁),也就是他律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对权威的绝对顺从,也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
7.【答案】A 要实现教师职业理想,必须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热爱教育事业。二是献身教育事业。三是维护教育事业。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比如“热爱教育事业”中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与批改作业;“献身教育事业”中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符合爱岗敬业的要求。
8.【答案】C 题干中小陈的心情不好影响了问题解决,这体现了个体的情绪状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9.【答案】BD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影响包括:影响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工作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影响教师工作情绪。
10.【答案】× 推孟于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