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A.自我教育
B.职前教育
C.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D.在职培训
2.【单选】在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3.【单选】( )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融合课程
D.相关课程
4.【多选】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B.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C.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D.品德发展具有曲折倒退性
5.【判断】班级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
6.【单选】王老师发现,小明不爱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学天天欺负他。因此,王老师每天关心和帮助小明,使他不再受欺负。慢慢地,小明学习成绩提高了。王老师的做法遵循了( )的观点。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归因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7.【单选】在课堂纪律的类型中,( )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自我控制。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8.【单选】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在( ),个体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9.【多选】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0.【判断】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类。(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2.【答案】D 阶段性指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题干中的表述强调了阶段性。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A 核心课程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4.【答案】ABCD 以上说法均正确。
5.【答案】× 班级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6.【答案】D 自我实现理论也称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得以出现。题干中王老师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由于归属和爱的需要与尊重的需要这些低级的需要未被满足,因此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心学生的生活,满足了小明的需要,遵循了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
7.【答案】D 自我促成的纪律也称自觉纪律或学生导向的纪律约束模式,即自律,其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自我控制。
8.【答案】A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处于口唇期阶段(0~1岁),性兴趣集中在口唇,分两个时期:0~6个月和6~12个月。大约6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
9.【答案】BCD 同伴群体是影响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10.【答案】× 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类: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