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班主任老师能够创造条件把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他在实施德育时善于遵循了( )。
A.疏导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2.【单选】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以下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物不包括( )。
A.华生
B.洛克
C.孟子
D.荀子
3.【单选】教师最基本的角色是( )。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知己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多选】关于教师,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总是正面的
B.教师应当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
C.在对待学生上,教师应尊重与赞赏学生
D.“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判断】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是不同的,传播强调“双向”,交流强调的是“单向”。( )
6.【单选】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是学习迁移的早期理论,该理论的现代应用是( )。
A.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B.产生式迁移理论
C.情景式迁移理论
D.学习定势迁移理论
7.【单选】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模仿—定向—整合—熟练
B.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C.模仿—整合—定向—熟练
D.定向—整合—模仿—熟练
8.【单选】( )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来自于成人和外在权威,并认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绝对的,必须服从。
A.2~5岁
B.6~8岁
C.9~10岁
D.11~12岁
9.【多选】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对于想要获取成就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做?( )。
A.安排有竞争的情境
B.评定分数时放宽一些
C.成功了及时去表扬他
D.安排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10.【判断】深层认知加工适合用于侧重事实学习和记忆的考试。( )
答案解析
1.【答案】A 疏导性原则强调要对学生因势利导,通常是利用其兴趣委托相应的任务,从而把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2.【答案】C 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3.【答案】A 教师最基本的角色是传道者角色。
4.【答案】BCD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面的:好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等印象,而差的教师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5.【答案】× 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是不同的,传播强调“单向”,交流强调的是“双向”。
6.【答案】B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辛格莱提出的。他们认为,前后两项程序性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原因是知识之间的产生方式有重叠的地方,且重叠得越多,迁移量就越大。他们将这一理论看成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的现代化。
7.【答案】B 我国学者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答案】B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6~8岁的儿童处于权威阶段,即他律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对权威的绝对顺从,也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题干描述的是权威阶段,即他律阶段。
9.【答案】AD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10.【答案】× 深层认知加工适合用于侧重理解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