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在我国古代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由此不允许女子到正式课堂读书,这体现了( )影响教育。
A.文化
B.人口
C.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
2.【单选】( )是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
A.本能行为
B.遗传素质
C.生存环境
D.主观能动性
3.【单选】( )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
A.考察探究
B.社会服务
C.设计制作
D.职业体验
4.【多选】关于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一课在学校低年级用的较多
B.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D.集体备课是相同学科或同一教研室的教师共同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5.【判断】《课程》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
6.【单选】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中,人类学习具有( )。
A.社会性
B.创造性
C.集中性
D.被动性
7.【单选】牟老师在一次外出旅游的时候,在某个柱子上刻下“某某和某某到此一游,永结同心”的字样,请问牟老师的( )存在问题。
A.功德
B.公德
C.私德
D.教师职业道德
8.【单选】方方认为,法律制度应该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惩罚服从取向
B.社会契约取向
C.遵守法律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9.【多选】下列属于性格的理智特征的是( )。
A.在感知方面,是主动观察型还是被动感知型
B.在思维方面,是具体罗列型还是抽象概括型,是描绘型还是解释型
C.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
D.在想象力方面,是丰富型还是贫乏型
10.【判断】研究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
答案解析
1.【答案】A 我国封建社会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文化观念,这必然影响着人们对女子教育的态度,表现为女子受教育权的限制。题干表述体现了文化影响教育。
2.【答案】D 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3.【答案】D 职业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
4.【答案】CD 单一课在学校高年级用的较多,故A错误。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体能与劳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故B错误。
5.【答案】×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6.【答案】A 人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动物学习所不可能实现的。这就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社会性,而动物不具备这一点。
7.【答案】C 教师个人道德是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体现的道德或不道德,是一种公民行为,属于私德的范畴。题干中牟老师的私德不好。
8.【答案】B 方方认为,法律制度应该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那些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只有那些按民主程序产生的而且必须公正无私的准则才是可被接受的。强加于人的或有损于大多数人权益的法律,都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应予以拒绝并加以改变,即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9.【答案】ABD 选项C是性格的情绪特征。
10.【答案】× 研究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只有微小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