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B.人的心理上的成熟以独立思考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C.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补偿作用体现的是身体机能与心理机能的互补
2.【单选】素质教育认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模子、“一刀切”,这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 )的理念。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单选】( )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人的身心
4.【多选】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 )。
A.素材性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
D.隐性课程资源
5.【判断】个别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的指导,而不是通常的班级授课,也不能够搞成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
6.【单选】关于建构主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B.建构主义不强调社会互动性
C.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D.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7.【单选】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学习的广义定义
B.“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C.打篮球
D.乘法口诀
8.【单选】埃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人格的矛盾与冲突,其中在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同时也可能面临着( )的危机。
A.不信赖
B.害羞或怀疑
C.愧疚
D.角色混乱
9.【多选】前摄抑制体现的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0.【判断】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
答案解析
1.【答案】D 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补偿作用体现的是心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互补。
2.【答案】C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模子、“一刀切”,这体现了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答案】C 经济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
4.【答案】AC 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5.【答案】√ 个别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的指导,而不是通常的班级授课,也不能够搞成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6.【答案】B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具有社会互动性;学习具有情境性。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社会互动性。
7.【答案】C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问题,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打篮球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而选项ABD均属于陈述性知识。
8.【答案】D 第五阶段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答案】AC 前面所学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作前摄抑制。前对后体现的是顺向迁移,干扰体现的是负迁移。
10.【答案】√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组成: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