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在研究风车转动的奥秘中,梅梅首先发现大风车转的快,小风车转的慢。龙老师马上问到“为什么大风车转的快小风车转的慢呢?”通过师幼共同探讨找到了风车转动的第一个奥秘龙老师的问题属于提问策略当中的( )。
A.发问
B.反问
C.追问
D.讲解
2.中班音乐欣赏“小灰老鼠”,德华老师在导入环节:“小朋友早上好,今天有个好朋友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出发吧。”随后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德华老师使用了( )。
A.情境导入法
B.故事导入法
C.问题导入法
D.游戏导入法
3.教师在开展了《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这一活动后,借此机会再开展一个社会活动《交通规则我守护》,这是从( )入手设置和编排教育活动。
A.兴趣
B.经验
C.资源
D.联系
4.在绘画活动《我的小小家》中,教师利用手指画给幼儿示范后,让自己自主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家”,这体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主体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整合性
5.教师设置目标“正确认识常见图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根据不同目标取向,这属于( )。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认知目标
6.为了尽量消除幼儿对疾病和医院的恐惧心理,教师开展“小动物模拟医院”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把游戏作为基本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客人小熊送森林里生病的小动物去医院看病的情境表演开展活动。这体现了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主体性
B.活动性
C.发展性
D.整合性
7.在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当中,邹老师设置教育目标之一为“分享自己在实验当中有趣的发现”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太的目标取向,这属于 (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认知目标
8.教师为了开展诗歌比赛活动,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旁边的社区,使用社区的场地并邀请社区的居民们当评委,这是从( )入手。
A.兴趣
B.经验
C.资源
D.联系
9.在歌曲仿编活动《走路》中,钟老师设置教育目标之一为“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太的目标取向,这属于(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认知目标
10.在健康活动《请保护我们的牙齿》中,教师设置目标“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并养成勤刷牙的好习惯。”该目标设置( )。
A.正确,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B.不正确,违背了清晰准确
C.正确,表述角度统一
D.不正确,违背了整合性
答案解析
1.【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发问、反问、追问的区别。通过反问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反问是指教师将幼儿的发现或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重新抛给幼儿,使双方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更进一步的交谈和探讨。教师的反问不仅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还能保持谈话主题的活力。且题干中指的是幼儿通过教师的问获得第一个核心知识点,故选择反问。
2.【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导入的策略。情境导入是指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为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的教学方法。导入活动的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一般有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题干中教师将音乐放入情境中,且让幼儿进入情境,因此选择情境导入法。
3.【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根据题干得知,此为从联系入手,两个活动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本题可能会误选为从经验入手,需要注意的是,从经验入手强调的是教师根据相应经验创设相应内容。
4.【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题意得知,该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活动形式和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属于主体性原则中的坚持贯彻儿童是活动的主体。
5.【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不同目标取向,题干中的目标具有统一且一致的标准,且教师观察地到,因此属于行为目标。
6.【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游戏作为基本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知,此为活动性原则中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激发幼儿主动活动。
7.【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不同目标取向,题干中的目标具有很明显的个性,无统一且一致的标准,因此属于表现性目标。
8.【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根据题干得知,教师开展活动利用了周边社区的环境资源,因此属于从资源入手。
9.【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不同目标取向,题干中的目标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因此选择生成性目标。
10.【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清晰准确,可检测指的是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其目标一般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在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应注意分别阐述,尽量做到一条目标只涉及一类目标,也就是说要避免一条目标中既有认知又有情感目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