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关于人的发展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顿
B.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个说法夸大了环境的作用
C.吴伟士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出“相乘说”
D.目前,在西方的心理学学者中,持相乘说这种观点的比较普遍
2.【单选】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
A.发展权
B.受保护权
C.参与权
D.生存权
3.【单选】( )是各育实施的实践基础。
A.劳动教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多选】关于义务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B.我国义务教育的拟议和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C.到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D.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5.【判断】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对课程实施者的主动性认识不足,容易陷入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 )
6.【单选】某学生在记忆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他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加工策略
7.【单选】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8.【单选】教师要做到慎独,就要在独处时警醒自己行为不能越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为此,要求教师正确对待( )。
A.“隐”与“微”
B.“独”与“微”
C.“隐”与“小”
D.“独”与“小”
9.【多选】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包括(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氛围
D.学习能力
10.【判断】明确问题依赖的条件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
答案解析
1.【答案】C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提出“相乘说”。
2.【答案】A 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发展权。
3.【答案】A 劳动教育是各育实施的实践基础。
4.【答案】ABCD 四个选项均正确。
5.【答案】√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对课程实施者的主动性认识不足,容易陷入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
6.【答案】D 该学生使用的方法是谐音联想法,而谐音联想法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7.【答案】A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了立法宗旨和依据,即“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8.【答案】A 教师要做到慎独,就应正确对待“隐”与“微”。正确对待“隐”,就是要在自己独处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来。正确对待“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德为大德。
9.【答案】AB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0.【答案】×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二是已有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