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 )中,幼儿虽然和其他幼儿一起玩,但是缺乏对于材料、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共同计划和组织。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两个小朋友都在玩积木,但是一个人离开之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玩下去,说明这两个小朋友玩的是(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3.幼儿在一起玩着堆“泥人”的游戏,他们玩的是( )。
A.角色游戏
B.建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体育游戏
4.豆豆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别人玩游戏的时候他不敢参与,只能在旁边默默地观看,豆豆进行的属于( )。
A.偶然的行为
B.游戏的旁观者
C.独自游戏
D.平行游戏
5.参与介入法包括( )。
①平行式介入法 ②交叉式介入法 ③垂直介入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这属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具体方法中的( )。
A.参与介入法
B.语言指导法
C.标志制约法
D.场地规划法
7.幼儿园的幼儿经常玩的游戏“理发店”属于( )。
A.表演游戏
B.角色游戏
C.建构游戏
D.规则游戏
8.用一块积木代表电话,将小板凳当火车等,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双脚并拢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扮演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小白兔、卡通人物等称为( )。
A.语言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交往游戏
9.建构游戏一般发生在( )岁左右,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过渡的桥梁。
A.1
B.2
C.3
D.4
10.某个幼儿游戏时落单了,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 )。
A.站在旁边观望
B.做幼儿游戏的伙伴
C.抓紧时间备课
D.与其他教师交谈
答案解析
1.【答案】C;联合游戏中,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玩,但是没有共同的主题和分工合作。
2.【答案】B;两个小朋友玩的都是积木,但是没沟通、没交流,任何人的离开不干扰游戏,属于平行游戏。
3.【答案】B;用泥巴捏出一定的造型,属于建构游戏。
4.【答案】B;豆豆只是在旁边观看,行为上不介入游戏,属于游戏的旁观者。
5.【答案】D;参与介入法包括: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介入法。
6.【答案】A;题干中的描述属于参与介入法中的平行式介入法。因为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
7.【答案】B;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8.【答案】C;题干中说的是“以物代物”、“以物代人”等,明显的假装,此为象征性游戏。
9.【答案】B;此为书上游戏的分类部分的知识点,建构游戏一般发生在2岁左右,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过渡的桥梁。
10.【答案】B;当幼儿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教师要介入游戏,幼儿游戏落单是一个消极内容,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做幼儿游戏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