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随着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地改变,现在班上的孩子已经对教室墙上的老旧环创失去了兴趣,于是肖老师便在教室墙面上呈现了许多幼儿从未见过的新玩具,以此引发幼儿兴趣。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墙面环境创设的( )原则。
A.统筹性
B.幼儿参与性
C.适宜性
D.动态性
2.《安全教育》主题课程开展过程中,德华老师把本班幼儿活动的结果呈现在墙面环境之中,使环境与课程融为一体。该内容属于( )。
A.主题活动轨迹
B.幼儿作品
C.幼儿问题
D.多元评价
3.( )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也能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A.丰富的材料
B.安全的材料
C.适宜的材料
D.操作性强的材料
4.( )能满足幼儿反复探索和游戏的需要。
A.丰富的材料
B.安全的材料
C.适宜的材料
D.操作性强的材料
5.要选择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这指的是( )。
A.丰富的材料
B.安全的材料
C.自然环保的材料
D.操作性强的材料
6.教师在投放材料前,要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获得的经验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使难度不同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这指的是( )。
A.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B.整齐、有序地投放材料
C.逐步补充、更新材料
D.不断地调整材料
7.下列关于室内玩具材料的投放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活动内容的材料投放都能显示出层次性
B.教师可以运用回归、重组等方法让材料焕发生机,不断地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C.班级环境如果想要丰富而不杂乱,收纳是关键一点
D.应该伴随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幼儿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减少区域材料
8.选择材料体现的是教师对材料的分析和把握、对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把握,而投放材料则体现的是教师对幼儿( )水平的把握。
A.主题活动
B.需要
C.最近发展区
D.选择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室外场地应有以上的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A.1/3
B.1/2
C.1/5
D.1/4
10.( )是重要的隐性课程,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A.年龄
B.生理
C.心理
D.环境
答案解析
1.【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墙面环境创设的原则。教师应追随着幼儿生活的变化、课程的主题深入,不断呈现能够引发幼儿新的活动兴趣的材料,这就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选择动态性。
2.【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主题活动轨迹,教师可以在主题课程开展过程中,把幼儿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呈现在墙面环境之中,使环境与课程融为一体。
3.【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选择要点。丰富的材料,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充足,才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也才能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4.【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选择要点。活动的材料不是摆出来观赏的,而是让幼儿参与互动的,只有材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才能满足幼儿反复探索和游戏的需要。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
5.【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选择要点。自然环保的材料。不仅要选择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而且应尽可能多地选用自然环保的材料。
6.【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投放要点。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可得出,此为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7.【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投放要点,为书中原话。逐步补充、更新材料。应该伴随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幼儿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而逐步补充、更新区域材料,否则很难适应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8.【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室内玩具材料的投放要点,为书中原话。当班级材料不多时,教师会一股脑儿地把所有东西摆上橱柜,不考虑如何投放的问题,只有材料多的时候才会考虑先投放什么,后投放什么。其实不然,选择材料体现的是教师对材料的分析和把握、对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把握,而投放材料则体现的是教师对幼儿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把握。
9.【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室外环境创设的原则。属于规范性原则中的书本原话。室外场地应有1/2以上的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10.【答案】D;本题为扩展题。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