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这体现了教师是( )。
A.传道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知己者角色
2.【单选】最早使用“班级”作为专用名词来描绘学校教育活动情形的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伊拉斯谟
D.马卡连柯
3.【单选】在生物课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人体器官,教师在教学中展示心脏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体现了教师运用了(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言语直观
4.【多选】古代埃及的学校类型有( )。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侣学校
5.【判断】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和特殊培养,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
6.【单选】某一学生怕老师,感觉自己和班级同学之间格格不入,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 )。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单选】纳粹分子这个词通常与恐怖罪行有联系,人们痛恨纳粹分子是因为把他们同恐怖罪行联系起来了。这可以用态度习得的( )来解释。
A.社会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平衡理论
D.强化理论
8.【单选】某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屡教不改,其所在学校可以给予其(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罚或解聘
C.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D.行政处分或解聘
9.【多选】关于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至关重要
B.学校的领导方式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C.某些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D.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10.【判断】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体现的是能力的质的差异。( )
答案解析
1.【答案】C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这一职业角色。
2.【答案】C 最早使用“班级”作为专用名词来描绘学校教育活动情形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斯谟。
3.【答案】A 标本属于实物直观。
4.【答案】ABCD 古埃及的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职官(书吏)学校、文士学校和僧侣学校。
5.【答案】× 针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各国学制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和特殊培养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整个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6.【答案】C 怕老师,说明比较缺少老师的关爱,和同学格格不入,说明没有归属感,所以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的缺失。
7.【答案】B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态度对象(条件刺激物)与引起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事物(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重复的、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8.【答案】D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答案】ABC 与外部因素相比较,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10.【答案】× 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体现的是能力的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