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论中,(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二因素论
2.【单选】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应该要针对知、情、意、行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德育手段与方法,这说明了品德发展要注重( )。
A.全面性
B.均衡性
C.多端性
D.针对性
3.【单选】关于班集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青团、少先队属于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C.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好载体
D.班集体中积极分子是班干部的预备队
4.【多选】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从横向看主要有哪几个体系?( )
A.基础教育
B.初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5.【判断】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中的唯一一门活动课程,虽然没有编制教材,但设有课程标准。( )
6.【单选】( )是指教师在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
A.洞悉
B.兼顾
C.过渡
D.微波效应
7.【单选】科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 )水平。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超习俗
8.【单选】学生学习了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貌之后,对之前学的地貌景观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学习属于( )。
A.总括学习
B.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9.【多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 )。
A.社会生活指导
B.心理健康辅导
C.劳动教育指导
D.青春期教育
10.【判断】皮格马利翁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把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
答案解析
1.【答案】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成熟机制)与外部环境(外部刺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答案】D 根据题干中“针对知、情、意、行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德育手段与方法”,可知这说明了品德发展要注重针对性。
3.【答案】A 共青团、少先队属于正式群体。
4.【答案】ACD 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从横向看,主要有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四个体系。
5.【答案】×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中的唯一一门活动课程,既没有编制教材,也没有课程标准。
6.【答案】D 按照康尼的解释,微波效应是指教师在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因此责罚学生要避免微波效应的产生。
7.【答案】B 科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8.【答案】B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先学了概括水平更高的地貌景观之后再学各种具体的地貌属于下位学习。
9.【答案】ABD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10.【答案】×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把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