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体现了(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单选】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理解不正确的观点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就是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D.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单选】( )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予以确立。
A.1986年
B.1995年
C.2001年
D.2006年
4.【多选】关于德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
B.2016年秋季以后,《道德与法治》实行一纲多本
C.《道德与法治》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
D.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实施德育的较好途径
5.【判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
6.【单选】(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7.【单选】教师的课堂要做到后次复习前次,在原有知识结构上产生学习的新需要,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这体现教师行为的( )。
A.明确性
B.启发性
C.参与性
D.任务取向性
8.【单选】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9.【多选】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
A.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C.提供多种练习、活学活用的机会
D.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0.【判断】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只有当人的身体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才有可能学习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说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2.【答案】B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答案】D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予以确立。
4.【答案】ACD 2016年秋季以后,《道德与法治》实行一纲一本,不是一纲多本,故选项B错误。
5.【答案】×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6.【答案】D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7.【答案】B 启发性教学的实质是做到后次复习前次,在原有知识结构上产生学习的新需要,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到“新课不新”,启而得法。
8.【答案】C 效果律的解释中有导致满意结果的联结会被加强。这里的满意结果就是老师的奖励,加强的就是学生学习与学习成功的联结。老师奖励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这种学习方式,所以选效果律。
9.【答案】ABCD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包括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活学活用的机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0.【答案】√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