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在我国古代社会女子不得进入学堂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 )的颁布规定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单选】学校教育正式产生,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是在( )。
A.夏
B.商
C.西周
D.战国
3.【单选】下列不属于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的是( )。
A.职前教育阶段
B.教学前关注阶段
C.引导阶段
D.能力建立阶段
4.【多选】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
A.教育促进文化传承
B.教育促进文化选择
C.教育促进文化交流
D.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5.【判断】个性影响力是班主任最具效果的领导影响力。( )
6.【单选】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7.【单选】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内部线索对事物作出判断,此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8.【单选】下列哪个学习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归因理论
9.【多选】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 )。
A.发散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10.【判断】教学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期望学生一定会导致高成就。( )
答案解析
1.【答案】D 壬子癸丑学制中将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2.【答案】B 商朝学校教育正式产生,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
3.【答案】B 教学前关注阶段是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4.【答案】ABCD 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表现为:教育促进文化传承;教育促进文化选择;教育促进文化交流;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5.【答案】√ 个性影响力是班主任最具效果的领导影响力。
6.【答案】C 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大。
7.【答案】D 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8.【答案】A 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
9.【答案】BCD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
10.【答案】×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