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赫尔巴特
2.【单选】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单选】以下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社会服务的是( )。
A.公益活动
B.社会调查
C.志愿服务
D.勤工俭学
4.【多选】关于课程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
B.课程方案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C.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的具体化
D.我国的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5.【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2年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 )
6.【单选】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单选】老师在讲“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这个概念时,举出了有毒的眼镜蛇、响尾蛇和无毒的蟒蛇这些例子,来突出它们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
A.变式
B.正反例
C.比较
D.以上都不是
8.【单选】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励他继续努力,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9.【多选】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算法式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
B.问题构成的最普遍的形式包括要求和条件两个方面
C.检验假设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
D.发现问题与知识经验无关
10.【判断】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
答案解析
1.【答案】B 17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开始在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开端。
2.【答案】A 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答案】B 社会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
4.【答案】ABD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5.【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
6.【答案】C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7.【答案】A 有毒和无毒是蛇的非本质特征,变式是通过变换非本质特征来突出本质特征。
8.【答案】A 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某种刺激(一般是愉快刺激)来增大行为反应的概率。
9.【答案】ACD 启发式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检验假设包括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直接检验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求知欲。三是知识经验。
10.【答案】× 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