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遵循( )。
A.疏导性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2.【单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属于人的发展观中(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二因素论
3.【单选】近代教育史中极力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4.【多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中,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仍不是学生的学习
B.在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生涯挫折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C.加大师范生研习、见习与实习的力度,时间不能少于半年
D.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5.【判断】条件性课程资源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
6.【单选】《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7.【单选】关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B.斯金纳的理论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C.观察学习是斯金纳提出的
D.逃避条件作用是特殊的正强化
8.【单选】智慧技能不像操作技能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这体现了智慧技能动作结构的( )。
A.物质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简缩性
9.【多选】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认知失调
C.社会风气
D.道德认知
10.【判断】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的权威。( )
答案解析
1.【答案】A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中遵循疏导性原则。
2.【答案】B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体现环境决定论。
3.【答案】D 近代教育史中极力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
4.【答案】ACD 稳定和停滞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故B错误。
5.【答案】× 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但是不能直接构成课程,需要经过加工并辅助实施,才能内化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
6.【答案】C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7.【答案】A 选项B:桑代克提出的试误说是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选项C:观察学习是班杜拉提出的;选项D:逃避条件作用是特殊的负强化。
8.【答案】D 智慧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智慧技能不像操作技能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鉴于内部言语是不完全的、片段的,因而智慧技能的动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与简化,所以智慧技能具有简缩性。
9.【答案】ABCD 品德形成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同伴群体、社会风气。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0.【答案】× 威信有别于教师的权威。教师威信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使学生感受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的权威是指教师角色所赋予教师的权力。有了这种权力,学生会服从教师,但不一定会信服和尊敬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