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修道之谓教”出自( )。
A.《荀子·修身》
B.《中庸》
C.《学记》
D.《大学》
2.【单选】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体现的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中的(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教育性
3.【单选】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体现了( )。
A.教育促进文化传承
B.教育促进文化选择
C.教育促进文化交流
D.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4.【多选】关于班级和班级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B.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或全员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是训练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
C.对舆论、风气的管理属于班级教学管理
D.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5.【判断】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 )
6.【单选】张某夫妇早产一女孩,先天右眼失明,今年已满六周岁,他们家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因其残疾拒绝接收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劳动法》
D.《计划生育法》
7.【单选】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此过程叫(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8.【单选】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功能。
A.维持
B.促进
C.发展
D.平衡
9.【多选】下列属于高创造性者一般会具有的个性特征的是( )。
A.具有幽默感
B.不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C.喜欢幻想
D.有强烈的好奇心
10.【判断】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就是规则或原理学习。(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
2.【答案】B 题干体现的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中的引导性。
3.【答案】D 题干中“教育者对文化素材再加工、再创造”体现了教育促进文化创新。
4.【答案】ABD 班级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班级制度管理主要包括成文制度和不成文制度两个方面。成文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如各种班级规章制度。非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
5.【答案】× 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6.【答案】B 《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7.【答案】B 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而丰富或加强主体的动作。
8.【答案】A 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9.【答案】ACD 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具有独立性。
10.【答案】× 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就是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