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体现的是教育促进( )。
A.文化传承
B.文化选择
C.文化交流
D.文化创新
2.【单选】( )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学思结合。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单选】“南洋公学”出现在教师职业发展的( )。
A.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
C.职业化阶段
D.专门化阶段
4.【多选】课程专家富兰归纳了哪三种取向?(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计划取向
5.【判断】说服法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 )
6.【单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7.【单选】以下不属于教师威信构成的是( )。
A.人格威信
B.学识威信
C.权利威信
D.情感威信
8.【单选】让一名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儿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儿童回答说一样多,这说明儿童已获得( )。
A.守恒
B.群集运算
C.图式
D.集体形象性
9.【多选】影响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10.【判断】为人师表是为调节教师与职业活动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
答案解析
1.【答案】D 教育促进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二是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三是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2.【答案】A 孔子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学思结合。
3.【答案】D “南洋公学”出现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专门化阶段。
4.【答案】ABC 富兰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5.【答案】×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
6.【答案】D 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
7.【答案】C 教师威信由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部分构成。
8.【答案】A 守恒,即儿童能够认识到客体虽在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9.【答案】AC 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
10.【答案】× 为人师表是为调节教师与自我行为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