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2.【单选】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单选】( )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A.爱国主义教育
B.法治教育
C.理想信念教育
D.道德教育
4.【多选】教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包括( )。
A.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B.尊重与热爱学生
C.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D.满足学生的任何意愿和要求
5.【判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是启发教学的首要问题。( )
6.【单选】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 )。以上四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A.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B.有经营许可证
C.有经验丰富的校长
D.有一定数量的学生
7.【单选】中国人喜欢劝酒,认为是热情好客的表现,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硬逼着喝酒会让他感觉很不愉快。这说明( )。
A.知识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B.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C.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D.知识学习具有情境性
8.【单选】关于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有知识经验的量与质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B.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就一定能解决该问题
C.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D.如果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的,则无益于问题解决
9.【多选】以下关于皮亚杰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有( )。
A.图式是后天获得的
B.心理发展就是个体不断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与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
C.所有中学生都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
D.物理经验是指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10.【判断】数学老师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不仅举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还列举了“圆”。数学老师采用了变式。( )
答案解析
1.【答案】A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答案】B 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答案】A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处于核心地位。
4.【答案】ABC 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但不是学生的任何要求都要满足。
5.【答案】× 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教学的首要问题。
6.【答案】A 《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以上四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7.【答案】C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
8.【答案】B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9.【答案】ACD 选项A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在以后的环境适应过程中,图式不断变化和丰富;选项C处于11-15岁的中学生,其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学生都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教师在教授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依然可以借助具体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规则;选项D数理逻辑经验是指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10.【答案】√ 题干中数学老师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所列举的例子都符合“轴对称图形”,数学老师采用的是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