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在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中,( )属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A.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先进的教育管理知识
2.【单选】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培育班集体的重要措施。对于班集体发展目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班级目标必须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讨论确定
B.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
C.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D.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
3.【单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越明确,就越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教育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越大,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4.【多选】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B.“盈科而后进”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D.“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判断】综合实践活动是2017年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
6.【单选】品德的构成成分有( )。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向、道德行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规范、道德意志、道德准则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意图
7.【单选】社会助长作用和阻抑作用与一些因素有关,以下不属于的是( )。
A.活动任务的难度
B.优势行为参与的程度
C.活动任务的时长
D.活动动机
8.【单选】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回忆小学老师的姓名
B.戴口罩
C.用“创造”一词造句
D.幻想自己是世界首富
9.【多选】以下关于完形-顿悟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者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
B.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实现顿悟
C.完形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
D.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10.【判断】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替代经验。( )
答案解析
1.【答案】C 教育理论知识属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答案】A 班级目标必须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确定,故A项错误。
3.【答案】C 题干体现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4.【答案】ACD “盈科而后进”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2001年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6.【答案】B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7.【答案】C 社会助长作用和阻抑作用与一些因素有关,包括活动任务的难度、优势行为参与的程度和活动动机。
8.【答案】C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选项A属于简单的记忆提取,违背了序列性;选项B戴口罩只是简单的肌肉操作,违背了认知性;选项D属于没有目的的幻想,违背了目的性。
9.【答案】BC 完形-顿悟说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以选项B错误。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所以选项C错误。
10.【答案】×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和情绪唤醒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