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
【3.15】江西省2025年幼教每日一练
2025-03-15 13:57:56

题目

1.在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皮影戏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形成,这属于(    )。

A.材料导入 

B.游戏导入 

C.关键经验导入 

D.故事导入

2.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物品》中,教师在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弹性物品后,说道:“刚刚大家在探究中,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弹性物品,遇到不明白的,也能通过和伙伴交流探讨,现在大家来一起试一试如何把弹性物品进行归类。”教师使用的过渡策略是(    )。  

A.承上启下式过渡 

B.小结式过渡 

C.复述式过渡 

D.评论式过渡

3.科学活动《有趣的动物尾巴》中,幼儿认识到不同的动物,其尾巴也有不同的特征,德华老师问道:“那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在提问语言运用中,这属于    

A.发问 

B.反问 

C.追问 

D.设问

4.一天,习习小朋友带了一只蚕宝宝来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都被这只可爱的蚕宝宝吸引过去了,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走到习习面前说道:“这是一只蚕宝宝啊,你们知道蚕宝宝为什么会吐丝吗?”教师提问后,幼儿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开始探究蚕宝宝。教师的提问属于(    )。

A.启发式提问 

B.发散式提问 

C.层叠式提问 

D.换位式提问

5.大班在美工区绘画时,不小心把红色颜料倒入了黄色颜料中,发现其变色了。便十分好奇的问道:“老师,这个颜色怎么变了呀?”。云云老师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区域中的小朋友围绕“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展开活动。这属于 (     )。

A.接受式学习 

B.体验式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合作式学习

6.在社会活动《危险的洞洞》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图片知道了狭窄的地方要有序排队通过后说道:“那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有序通过呢?”这使用的过渡策略是      

A.直接过渡 

B.问题式过渡 

C.小结式过渡 

D.复述式过渡

7.在社会活动《车来车往》中,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光盘,请幼儿观看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使用的导入策略是    

A.情境导入法  

B.律动导入法

C.材料导入法  

D.游戏导入法

8.幼儿在观看“植物世界”的纪录片后,问道:“老师,小草只会长在土里吗?”教师回应道:“小草真的只会长在土里吗?”教师使用的回应策略是    

A.重复 

B.反问 

C.提升式回应 

D.提炼式回应

9.在社会活动《垃圾回家》中,教师出示垃圾图片,问道:“这是什么?”教师的提问属于    

A.发问 

B.反问 

C.追问 

D.提炼式回应

10.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物品》中,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将弹性物品放到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教师使用的结束策略是    

A.总结归纳策略 

B.水到渠成策略 

C.延伸扩展策略 

D.结构完整策略

 

 


答案解析

1.【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导入的策略。所谓关键经验导入就是指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知识点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导入。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导入环节紧凑,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过渡的策略。评论式过渡。这类过渡语是教师对上环节中幼儿的表现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或新要求的一种过渡方式,而题干中正是此表现。

3.【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发问、反问、追问的区别。发问一般位于活动的首要环节,最为简单;反问一般是获得第一个知识点,较发问更难;追问一般是获得更多的信息,即更多知识点。题干表示,此为追问。

4.【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提问语言策略。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启发性问题通常表现在两种不同情境中:一是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些现象或材料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对于生成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是极有价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将幼儿引入活动或探究的主题。二是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面临困难而可能止步不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去引发幼儿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题干中为第一种情况,故选择启发式提问。

5.【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活动,题干强调的正是以问题而展开的。

6.【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过渡的策略。问题式过渡。教师用1〜2个与下一环节内容相关的核心问题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意愿,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这是集体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过渡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活动的层层推进依赖于有意义的提问。而题干中正是属于问题式过渡。

7.【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导入的策略。材料是指将活动中需要使用或操作的实物、道具或图片等作为导入的线索或方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运用活动中的材料能够较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题干中教师使用的光盘就属于材料,因此选择材料导入法。

8.【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教师的回应策略,题干中的情况属于反问中的当幼儿自发提问时,教师可适时反问。目的是教师需要幼儿进一步思考。

9.【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发问、反问、追问的区别。通过发问引发幼儿兴趣。发问是教师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也是引起兴趣的常用方法。教师发问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幼儿,通常会凭借教学现场中的某个教具以“这是什么?”为疑问词的特殊问句。这种类型的问句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某些经验或现实状况,以引起幼儿对某一问题的注意。

10.【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结束的策略。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可以把活动中的材料放置于相关活动区内,也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进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因此,选择延伸扩展策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付方式
易公教育
易公教育
客服热线:400-8585-820
版权所有:江西易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总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八月湖街道芳草路易公教育(象湖南区教学点)
|
技术支持:网络部
ICP备案号: 赣ICP备2021011319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