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分析法
D.调查法
2.【单选】组织学生复习和练习,贯彻了( )的教学原则。
A.量力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单选】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是(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综合论
4.【多选】以下关于学生,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进行自我调控
B.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保障了未成年人的生存权
C.学生与成人之间不存在差异
D.实现人生理想和适应社会竞争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5.【判断】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
6.【单选】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是( )。
A.个人成就感降低
B.去个性化
C.情绪耗竭
D.价值
7.【单选】当老师在场时,学生会想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这种现象属于( )。
A.社会阻抑
B.社会助长
C.去个性化
D.社会懈怠
8.【单选】小婷为了能够在本季度成功晋升为导师的项目负责人而努力写论文。根据学习动机的分类,小婷的动机属于( )。
A.高尚的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9.【多选】以下关于教师的处理中,说法有误的有( )。
A.王老师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情节严重,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处分期限为12个月
B.李老师被撤职,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
C.张老师因违背师德,被取消6个月的评奖评优的资格
D.周老师因组织学生补课盈利,被记过处分18个月
10.【判断】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
答案解析
1.【答案】B 谈话法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2.【答案】C 组织学生复习和练习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3.【答案】A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答案】ABD 选项C表述有误,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5.【答案】√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6.【答案】B 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7.【答案】B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从而使活动效率得到提高,这也称社会促进。社会助长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叫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叫观众效应。
8.【答案】B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题干中,小婷为了能成功晋升为导师的项目负责人而努力写论文,这是为了赢得相应的地位,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9.【答案】ABCD 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期限为24个月,故选项A错误。撤职的教师无法参加年度考核,故选项B错误。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故选项C错误。记过的期限为12个月,故选项D错误。
10.【答案】√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