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这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教育性
2.【单选】在德育时要避免不人道的体罚、变相体罚与心罚,这是( )的要求。
A.锻炼法
B.奖惩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3.【单选】下列著作中,属于施太伦的是( )。
A.《人是教育的对象》
B.《早期儿童心理学》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4.【多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体现在( )。
A.教育目的不同
B.教育对象不同
C.教育内容不同
D.教育方法不同
5.【判断】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
6.【单选】下列不属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是( )。
A.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B.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C.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D.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7.【单选】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不包括( )。
A.特级职务
B.初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中级职务
8.【单选】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 )包括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9.【多选】埃里克森提出了个性发展理论,下列阶段和年龄对应正确的是( )。
A.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5岁
B.勤奋对自卑——6-11岁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D.自我整合对失望——25-65岁
10.【判断】“教书育人”提出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 )
答案解析
1.【答案】D 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性,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
2.【答案】B 品德评价法也称奖惩法,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在德育时要避免不人道的体罚、变相体罚与心罚属于奖惩法中实施惩戒应遵循的要求。
3.【答案】B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著有《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
4.【答案】ABCD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可以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来区别判断。故ABCD全选。
5.【答案】× 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6.【答案】D 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答案】A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8.【答案】C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9.【答案】ABC 自我整合对失望对应的年龄是65岁以后。
10.【答案】√ “教书育人”提出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体现“以生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