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1951年,国家颁发了( ),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D.《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2.【单选】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君子之交,喻也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不陵节而施
3.【单选】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自我意识减弱
C.学习目的实用化
D.心理问题增多
4.【多选】“五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关于“五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B.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属于美育的任务
C.智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基础
D.体育是协调各育的发展
5.【判断】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运用操作机会,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自觉性。( )
6.【单选】娜娜写作业时遇到难题,通过搜集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逐步缩小解答范围,从而得出了最恰当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这属于( )认知方式。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发散型
D.辐合型
7.【单选】王林同学经常粗心大意,故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多做20遍,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8.【单选】下列现象中能够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的幻想
B.熟练地骑自行车
C.丛林探险
D.跑步晨练
9.【多选】下列属于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的是( )。
A.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
B.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
C.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D.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10.【判断】现有研究表明,去个性化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 )
答案解析
1.【答案】C 1951年,国家颁发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
2.【答案】D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强调的是启发学生,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不陵节而施”指的是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答案】B 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不是减弱。
4.【答案】AB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基础,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是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故CD错误,选AB。
5.【答案】× 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运用操作机会,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自觉性。
6.【答案】D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恰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
7.【答案】C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或移除一个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再次发生的过程。题干所述是正惩罚。
8.【答案】C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要符合三个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选项A违背了目的性;选项BD属于自动化的操作,违背了认知性。
9.【答案】ABCD 四个选项的说法都属于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
10.【答案】× 现有研究表明,情绪耗竭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