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单选】( )肯定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受国家控制。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2.【单选】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3.【单选】从“我要上学”到“我要上好学”、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现了( )。
A.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选择
C.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D.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4.【多选】下列属于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的有( )。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C.学习目的多元化与实用化
D.价值观念单一化
5.【判断】学生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性资源。( )
6.【单选】李慢慢是一个避免失败者,以下对他展开的教学措施正确的是( )。
A.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B.安排竞争的情境
C.严格评定分数
D.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7.【单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8.【单选】当个体的行为得到他人赞许时,他就获得了强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对该行为的积极态度;反之,惩罚会使个体产生消极情感体验,表现出消极态度。这用( )解释最恰当。
A.强化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失调理论
9.【多选】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 )。
A.已有知识经验
B.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C.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D.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10.【判断】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某儿童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这说明该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受国家控制。
2.【答案】D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
3.【答案】C 题干体现了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4.【答案】ABC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有:生理成熟期提前;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问题增多。
5.【答案】× 教师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同时教师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性资源。
6.【答案】D 选项A、B、C都属于对力求成功者的教学措施。
7.【答案】D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
8.【答案】A 题干说明了强化和惩罚对态度习得的影响,用强化理论解释最恰当。
9.【答案】AB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已有的知识经验。
10.【答案】× 题干表明该儿童具有守恒,这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