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这是依恋型中的(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2.日托儿童依恋行为( ),焦虑水平( ),探究频率( ),家庭照看儿童与之相反。
A.少,低,高
B.多,低,高
C.少,高,低
D.少,高,高
3.儿童能够把作为依恋对象的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时,意味着儿童开始具有( )。
A.条件反射
B.识别记忆
C.客体永久性
D.去自我中心
4.在( )中,孩子对母亲的存在尤其关注,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就很高兴,而当母亲离开时则非常不安,并且无法协商。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5.幼儿只要母亲抱,不要其他人抱。这体现了依恋形成标志的( )原则。
A.代表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特定性
6.依恋的B型称作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占比为( )。
A.50%
B.60%
C.70%
D.80%
7.母亲为婴儿提供视觉、听觉、动作及身体等大量刺激,极大地满足了婴儿生长的需要,为婴儿早期认知结构的发展建构起了基本的图式。这说明母亲是婴儿重要的( )。
A.情感源
B.刺激源
C.影响源
D.认知源
8.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童早期与母亲的情感关系是( )。
A.交往关系
B.亲属关系
C.依恋
D.朋友关系
9.明明上课的时候说,“我爱我的妈妈,从太阳公公出现到太阳公公下山,永远都爱我的妈妈……”,这个体现了依恋形成标志的( )。
A.代表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独特性
10.以下关于安斯沃思的依恋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
A.A型依恋在儿童中占10%左右
B.C型依恋的婴儿难以主动探究环境
C.B型依恋是良好依恋类型
D.三种依恋类型无好坏之分
答案解析
1.【答案】B;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这是安全型。
2.【答案】A;日托儿童依恋行为少,焦虑水平低,探究频率高,家庭照看儿童与之相反。
3.【答案】B;当儿童能够把作为依恋对象的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时,意味着儿童开始具有识别记忆。
4.【答案】C;在依恋形成阶段中,孩子对母亲的存在尤其关注,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就很高兴,而当母亲离开时则非常不安。
5.【答案】A;代表性原则是指儿童能够把依恋对象的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即能反映依恋这一行为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具有代表性。
6.【答案】C;B型安全型依恋占70%,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占10%,C型焦虑抗拒型依恋占20%。
7.【答案】B;母亲是婴幼儿的“第一重要他人”,这不仅是因为母亲与婴儿的相处时间最长,而且与婴儿的接触空间最广。具体来说,首先,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刺激源,母亲提供视觉、听觉、动作及身体等大量刺激,极大地满足了婴儿生长的需要,为婴儿早期认知结构的发展建构起了基本的图式。
8.【答案】C;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依恋。亲子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
9.【答案】B;稳定性,指的是依恋保持的时间长,对妈妈的爱一直在,体现了稳定性。
10.【答案】D;三类依恋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强度的强弱,而在于质量的好坏。显然,B型的质量高,这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依恋。而A型和C型质量低,这两种是消极的、不良的非安全型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