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儿童原有的基础能力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 )。
A.实践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和谐性原则
D.低耗高效原则
2.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求,采用( )可有效的调动幼儿的认知参与,使他们在积极互动的认知冲突中思考问题,提升经验,建构概念。
A.激趣导入
B.游戏导入
C.情境导入
D.问题导入
3.(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的是目标的理解性、可把握性、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育者具体实施教育活动并评价其教育活动效果。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国庆节即将到来,云云老师整合了南昌的八一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等资料后开展了《八一起义》教育活动,这是从( )进行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A.兴趣
B.经验
C.资源
D.联系
5.下列不属于教师回应策略的是( )。
A.讲授
B.提炼
C.反问
D.重复
6.小班语言活动“小海龟”的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不符合目标制订的( )原则。
A.统一性
B.整合性
C.针对性
D.可操作性
7.幼儿园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内容作为主线,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 )。
A.个体活动
B.主题活动
C.区域活动
D.小组活动
8.( )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的一种教育方法。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表达法
9.(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
A.形成性评价
B.个体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内部评价
10.下列属于活动类教育方法的有( )。
①观察法 ②操作法 ③游戏法 ④探索法 ⑤表达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1.【答案】B;在了解幼儿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的是发展性原则。
2.【答案】D;问题导入能够通过提问来开启和推进教学进程,促进幼儿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故选D。
3.【答案】A;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达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的是目标的理解性、可把握性、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育者具体实施教育活动并评价其教育活动效果。
4.【答案】C;从资源入手强调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来自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而八一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属于周边资源,云云老师整合资料是教师进行“加工、过滤”后开展活动,属于从资源入手。
5.【答案】A;该知识点属于语言运用策略部分的内容。语言运用策略包括讲授语言运用策略,评价语言运用策略。讲授不属于教师回应策略。
6.【答案】A;统一性是教育活动目标制订应当统一提倡从幼儿角度出发,用以幼儿为主体发出的行为动词为主进行表述,而不是随意性的、混合型的目标表述,如幼儿能够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
7.【答案】B;打破学科界限并按照儿童生活的内容为主线开展的活动属于主题活动。
8.【答案】C;本题考察口语类的教育方法,为书中原话。讨论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的一种教育方法。
9.【答案】A;形成性评价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10.【答案】A;此为书上原话,活动类教育方法有观察法、游戏法、操作法、练习法、探索法、参观法、调查法、表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