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根据记忆时长来划分时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非常大
B.7~9个组块
C.5~9个组块
D.无限大
2.警察给目击证人看嫌犯照片来指控犯人。这运用的是( )过程。
A.再认
B.保持
C.识记
D.回忆
3.儿童对目标刺激“贴上”某种特定的标签以便于记忆,这是( )。
A.视觉复述策略
B.组织性策略
C.特征定位性策略
D.提取性策略
4.我们能很顺利地将广播体操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一节接一节地做下来,这是( )在起作用。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理解记忆
5.球球看完熊出没的动画片后,在街上看到了熊大熊二的娃娃,激动地叫道:“这是熊大熊二!”吵着要妈妈买给他。这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逻辑记忆
D.情绪记忆
6.东东和妈妈逛商场,看到商场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一现象属于心理学中的(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7.晶晶发呆时回想起上周她去动物园看大老虎的情景属于( )。
A.记忆
B.识记
C.再认
D.回忆
8.弗洛伊德提出了( ),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A.干扰抑制说
B.记忆痕迹衰退说
C.遗忘曲线说
D.动机说
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他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呈( )型。
A.倒U型
B.U型
C.负加速
D.正加速
10.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 )。
A.倒摄抑制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顺序效应
答案解析
1.【答案】C;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此为书上原话。
2.【答案】A;再认是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将其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3.【答案】C;儿童对目标刺激“贴上”某种特定的标签以便于记忆,这是特征定位性策略。
4.【答案】B;运动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内容的记忆。
5.【答案】A;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题干中,球球是记住了动画片里人物的外貌形象,所以一看到娃娃就将它认出来了。
6.【答案】C;再认是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将其识别和确认的过程。材料中,东东看到了之前学过的字,并且辨认出来,这是再认。
7.【答案】D;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脑中回想起来就是回忆,晶晶是在脑中回想上周的情景那个,属于回忆
8.【答案】D;遗忘的原因指出,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9.【答案】C;遗忘的规律指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他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0.【答案】C;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